清末,豫东平原的李家庄,村西头住着农妇王秀莲,三十出头的年纪,丈夫早逝,独自带着五岁的儿子小石头种三亩薄田。她为人实诚,地里的活儿再忙,见了讨饭的也总肯匀出半个窝头,村里人都说她是“菩萨心肠,苦命身子”。 豫东平原李家庄西头老槐树下,王秀莲正蹲在田埂上搓洗打着补丁的围裙。 她身后五岁的小石头啃着半块凉硬的玉米饼,眼睛却盯着树根下的“烂布团”。 那是个人,头发像乱草,手正抠着土块往嘴里塞。 王秀莲看着这一幕,动了恻隐之心。 她丈夫走得早,丢下她一个人带着小石头守着三亩薄田。 俩人守着这个家,日子过得也不宽裕。 可眼前这乞丐快撑不住了。 她摸了摸怀里最后两个菜团子,那是今早特意留的,本打算给小石头当午饭。 菜团子面皮发硬,里头裹着半把野苋菜。 王秀莲蹲下身,把菜团子递过去:“老大哥,趁热吃,垫垫肚子。” 乞丐猛地抬头,像饿狼见了鲜肉。 他抢过菜团子,连嚼都没嚼就吞下去。 吃完抹了抹嘴,他盯着王秀莲看了半晌,:“大妹子,你这是要盖新房?” 王秀莲愣住。 丈夫留下的老土坯房漏雨透风,她攒了两年钱,正打算秋收后在村东头高坡盖两间瓦房。 她点头:“是啊,老土房漏风漏雨。” 乞丐愣了愣:“指着高坡不能盖,选村南的洼地吧。” 这话让王秀莲犯难了! 村南洼地常年潮乎乎的,一下雨就积成水塘,村里老人都说“洼地聚阴,不是活人住的地儿”。 张屠户总拿这事儿打趣她:“秀莲啊,你要是敢在洼地盖房,我就划着木盆去你家串门!” 可乞丐却十分认真。 “听我的,准没错。盖房时埋些生石灰,要是冒泡了,那是在帮你挡灾。” 说完,他拄着枯树枝站起来,走了。“善有善报。” 王秀莲望着他的背影,竟鬼使神差的点了点头,似乎是下定了决心。 王秀莲回村的那天,村头老槐树下围了一圈人。 张屠户甩着杀猪刀大笑:“秀莲啊,你被饿疯了?洼地盖房?等下雨了,我免费给你送副棺材!” 李老爹拄着拐杖砸地:“光绪年间那洼地淹死过七个娃,夜夜鬼哭!你攒点钱不容易,别喂了野鬼!” 王秀莲没辩解。 她趁夜去了洼地,借着月光挖开表层湿土。 这才发现底下竟是层结实的黄土。 她又想起乞丐说的“埋生石灰”,想起邻居家盖房时用石灰吸潮的法子:“就这么定了!” 动工那天,李家庄炸了锅。 张屠户拎着锣敲:“门窗留大点!赶明儿王八进屋省得敲门!” 王秀莲闷头和泥,把生石灰一袋袋埋进墙角,又用稀泥把门窗缝糊得严严实实。 小石头蹲在旁边,捧着碎瓦片递给她:“娘,咱们要住新房子啦!” 新房盖好那天是白露,王秀莲带着小石头搬了进去。 屋子果然不潮,生石灰吸饱了湿气,墙角干干爽爽。 张屠户路过,探头往里瞅了瞅:“现在看着还行,等下大雨,有你哭的时候。” 深秋的雨说下就下。 王秀莲望着天上堆成山的乌云,想起乞丐的话,连夜把坛坛罐罐搬到高处,又用旧布堵了所有墙缝。 小石头缩在她怀里,问:“娘,咱们会不会被淹?” 她摸了摸儿子的头:“不会,娘埋了生石灰呢。” 后半夜,雨势更大。 王秀莲抱着小石头坐在炕上,听着外头的雨声,心提到了嗓子眼。 她想起村东头的高坡,张屠户家的新房就盖在那儿。 那地儿地势高,可底下是空的,往年干旱看不出来,一遇大雨准塌。 雨下了整整一天一夜。 清晨推开门,王秀莲愣住了,村东头高坡塌出二十米宽的天坑,张屠户家的新房塌完了。 张屠户蹲在废墟前骂:“老天爷不长眼!” 再看王家的洼地新房,稳稳当当。 王秀莲蹲下去摸了摸,墙角硬邦邦的,连个裂缝都没有。 更让她后怕的是村西头。 老河坝被雨水冲垮,洪水漫过了原来的老土坯房。 要不是她搬了家,此刻怕是连尸首都找不着。 真相揭开那天,李家庄的人都跪了。 李老爹颤巍巍摸着墙角的冒泡处:“这土底下是铁板!高坡早被耗子盗空了,蛤蟆塘反踩着硬土板!” 张屠户扛着半头猪来赔罪:“大妹子,那乞丐怕是土地爷显灵吧?” 王秀莲望着房檐下滴着的雨水,想起那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她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哪有什么活神仙?不过是咱做了点善事,老天爷记着呢。” 后来,李家庄的人盖房都要先去洼地和高坡转一圈。 张屠户逢人就说:“做人得像秀莲那样,心善眼亮。你给出去的冷窝头,老天爷会焐热了还你!” 如今,王秀莲的洼地新房里,墙角的生石灰换了又换,可那股子暖烘烘的气儿始终散不掉。 每到雨天,她望着窗外白茫茫的雨幕,总会想起那个乞丐的话:“善有善报。” 原来,这世上最灵验的“风水”,从来不是高坡低洼,而是人心。 主要信源:(《民间故事》)
“都是钱惹的祸!”9月,河南商丘,一女子离婚后,就买入了一套学区房,并登记在自己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