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曹髦被杀后,陈泰一句“杀一人可了”,为何让司马昭面露难色?这个人,司马昭实

帝王八卦 2025-09-22 10:01:55

魏帝曹髦被杀后,陈泰一句 “杀一人可了”,为何让司马昭面露难色?这个人,司马昭实在是不想杀。 甘露五年(公元 260 年),曹髦不愿再做任人摆布的玩偶,他要以一场近乎悲壮的抗争,为曹魏赌上最后一把。 曹髦召集了宫中三百余名仆役、侍卫,这些人中有扫地的杂役,有看守宫门的老卒,连像样的兵器都凑不齐,却在曹髦的感召下握紧了木棍与短刀,组成一支看似滑稽的 “讨逆军”。 曹髦拔剑指向司马昭府邸的方向,高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日我便讨此逆贼,纵然身死,亦无愧于太祖皇帝!”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早已通过密探得知消息,他带着数千精锐禁军,在皇宫外的金明门拦下了曹髦一行人。 贾充清楚司马昭的野心,也明白曹髦活着一天,司马氏篡魏的计划就多一分阻碍,他对着身旁的太子舍人成济厉声喝道:“主公待你我不薄,今日正是效忠之时,还不快动手。” 成济握紧手中的长戟,双腿一夹马腹,朝着曹髦直冲过去,没有防备的曹髦被当场杀死。 事发后,文武百官纷纷闭门不出 ,即便有人暗中为曹髦叹息,却不敢公开流露半分;而大部分人则忙着向司马昭示忠。唯有两个人,则选择奔赴现场。 第一个赶到的是太傅司马孚,他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昭的三叔,却始终念着曹魏的旧恩。听闻曹髦被杀,司马孚大为震惊,赶到后痛哭流涕。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司马孚的作秀,他和司马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罢了。 紧随其后的是尚书右仆射陈泰,陈家是曹魏的名门望族,陈泰的父亲陈群曹魏重臣。陈泰与司马昭、司马师兄弟从小一起长大,私交甚密,是朝堂上少有的能与司马昭平等对话的大臣。 看到曹髦冰冷的尸体,陈泰扑在尸体上放声大哭, 他从未想过,司马氏会真的对曹髦痛下杀手。 曹髦被杀后,让司马昭召集大臣商议“善后”对策,来的大臣们支支吾吾。 这时,司马昭突然想到了陈泰 , 陈泰不仅威望高,还代表着颍川的世家大族,只要他出手,舆论就能稳住不少。 于是司马昭派陈泰的舅父、尚书荀顗亲自去请陈泰入宫。 荀顗赶到陈家后,陈泰讽刺说:“今日舅舅为司马氏奔走,我却为魏帝痛哭。” 荀顗被说得面红耳赤,却只能硬着头皮劝说:“若不去,不仅你会有麻烦,恐怕整个世家都会受牵连。” 陈泰看着窗外,沉默了许久 终究还是妥协了,跟着荀顗踏上了入宫的马车。 司马昭见到陈泰后,压低声音急切地问:“玄伯(陈泰字),你快帮我想想,如今这事该怎么收场?” 陈泰说:“此事闹到如今,要想平息众怒,唯有将下令弑君的贾充处死,才能勉强堵住天下人的嘴。” 贾充是什么人?是司马昭最信任的 “心腹利刃”,当年监视曹爽,是贾充日夜盯着曹爽的府邸;后来平定毌丘俭叛乱,是贾充率军断了叛军的后路;如今阻拦曹髦,又是贾充当机立断下了杀手。 可以说,司马氏能有今天的地位,贾充功不可没。而且司马昭心里清楚,日后篡魏称帝,还需要贾充这样的人来处理 “脏活”,杀贾充,无异于自断臂膀! 司马昭说:“玄伯,有没有别的办法?” 陈泰叹气说:“既然有心包庇,何必问我!贾充下令弑君,乃是主谋;成济动手,不过是爪牙。若只杀爪牙而放跑主谋,天下人只会更恨司马氏!我陈泰只知‘杀贾充可谢天下’,其他办法,恕我想不出。” 司马昭知道陈泰性格刚直,再逼下去只会闹得更僵,于是他不再劝说,只是冷冷地瞥了陈泰一眼,然后高声宣布:“成济胆大包天,竟敢弑杀陛下,罪该万死!即刻将成济兄弟捉拿归案,诛其三族!” 等着封赏的成济,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个结果,他气愤的跑到街边的屋顶上,对着司马昭的府邸的方向破口大骂。 骂声未落,数支弓箭就射穿了成济的身体。 陈泰在大殿议事结束后,想起自己当年劝说曹爽归降时,曾承诺 “保曹魏社稷无忧”,如今却连皇帝的性命都护不住。 这份愧疚与悲愤像巨石般压在陈泰心头,没过多久他就忧愤而死。 曹髦之死,是曹魏王朝走向覆灭的标志性事件。司马昭虽然用成济的三族平息了表面舆论,却洗不掉 “弑君” 的罪名。即便后来司马炎篡魏建晋,天下人仍在背后骂司马氏 “得国不正”。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等待的娃娃

等待的娃娃

1
2025-09-22 11:33

有义气的才能身居高位👍🏻

猜你喜欢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