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酸!”湖南邵阳,一所乡村小学里一年级只有一个小女孩,而整个学校也才14个学

春诗明明 2025-09-18 11:52:09

“好心酸!”湖南邵阳,一所乡村小学里一年级只有一个小女孩,而整个学校也才14个学生,老师表示,虽然学生少,但是他们和其他学校一样,语数外,体音美都有,学生们在学校也很开心,网友:村里学校空着,而城里的教室恨不得把人挤在墙上! 据9月16日报道,湖南邵阳深山的一所小学,全校从一到四年级加起来不过14名学生。看上去冷清到让人心酸,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孤例。在吉林、福建等地,也出现过“一所学校只剩一个学生”的场景。 有人说,这样的学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维持下去太奢侈。也有人说,正是因为孩子稀少,更要有人守护,否则山里的孩子连离家近一点的课堂都没有。一个冷清的教室里,到底承载着怎样的冲突与坚持? 如果你走进这所14人的小学,你可能会以为老师只需要简单糊弄一下,反正没人监督。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所有课程一门不少,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依旧庄重,哪怕只有十几名学生,他们依旧要穿好校服,抬头看着国旗缓缓升起。 这种坚守不是因为有人逼迫,而是老师和校长心里的那份责任。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孩子虽然人数少,但也同样拥有接受完整教育的权利。 其实国家层面也早已注意到这种情况。教育部近几年推出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截至去年,全国已经有十万多所这样的学校在运转,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和偏远山区。很多学校虽然简陋,但在政策支持下,至少能保证孩子们不至于辍学。 然而哪怕政策在发力,乡村小学的硬件和师资依旧很难和城里相比。老师们既要兼顾多学科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比城里的同行更累。 说实话人数少的学校,也并非全是坏处。比如这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她几乎享受的是“一对一”的课堂待遇。老师所有的注意力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遇到不懂的题目立刻能得到讲解,这种学习效率,是大班制课堂无法比拟的。 学校里的孩子们虽然不多,但关系特别紧密。年龄大的会照顾小的,像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一样。课间玩游戏时,年级之间没有隔阂,14个孩子仿佛一个大家庭。 可温情背后,也有说不出口的遗憾,小女孩缺少同龄的伙伴,没有人和她一起争抢玩具,没有人和她拌嘴,久而久之她可能会失去一些必要的社交锻炼,学习成绩或许不会落下,但“怎么和同龄人相处”这样的能力,很可能被耽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袖珍学校”?原因其实很直白。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乡村,去城里打工或干脆定居下来。村子里留下的,往往是老人和孩子。可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觉得城里的教育资源更好,哪怕租房、借读,也要把孩子送到城区。这样一来,村里的学校自然人越来越少。   再加上很多农村家庭本就只生一个孩子,生源更显紧张。学生少到一定程度,学校只能合并甚至关闭。可是,学校一旦消失,意味着孩子们上学的路变得更长。有的地方孩子每天要走好几公里山路,这增加了安全隐患,也让很多家庭犹豫。 面对这些困境,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不断探索,有的地区开通了专门的校车,把附近几个村子的孩子接到同一所学校集中上课,这样既能保证人数,又能减少孤独感。 也有地方尝试整合资源,定期把几个“袖珍学校”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联谊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同龄人。而在技术层面,网络教育的推进尤为重要。根据最新数据,目前超过九成的乡村学校已经接入网络课堂。 很多山区孩子已经能通过大屏幕听到城市名师的讲课,这在几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就是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一些省份规定,城里的老师必须轮流下乡支教,这就缓解了乡村教师不足的问题,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元的教学方式。 不过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光靠课堂里的努力还不够。教育问题背后,其实是经济和人口的问题。如果年轻人都走了,村子空了,再多的教育投入也留不住学生。所以很多专家提出,必须把乡村经济和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比如发展特色农业,搞乡村旅游,或者保护本地文化,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只有人回来了,学校才有学生,教育才能真正恢复生机。 当然教育投入本身也不能少。改善学校设施,建立更完善的补贴机制,让老师在乡村教书更安心,这是当下必须落实的。毕竟,教育公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孩子的未来。或许在山里那些冷清的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已经远不如过去热闹。但正是这些微弱的声音,维系着孩子们的梦想,也支撑着家长和老师的信念。 一所只有14个学生的小学,看似微不足道,却折射出城乡差距、人口流动、教育公平等一连串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至少我们不该忘记: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他也有权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抬头望着黑板,认真地学习。山里的小学校,或许不喧闹,却同样值得被看见。 信源:新闻大叔2025年09月17日《湖南邵阳,乡村小学一年级只有一个学生,学校开设一到四年级课程,共14个学生,“学生虽少,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授课”》

0 阅读:0
春诗明明

春诗明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