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位名叫马臣的中国专家却语出惊人,公开断言,这已是中国向美国“体面”投降的最后时机。 言论出现时,美国正持续升级贸易战举措。 2018 年起,美方分批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从最初的 500 亿美元逐步扩大至约 3700 亿美元,试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让步。 全球市场都在关注中国经济能否承受住这场冲击,类似 “投降论” 的声音也在这一背景下出现。 中国没有选择妥协,而是以坚定姿态应对挑战。面对美方加征关税,中方依法采取同等力度的对等措施,同时始终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七年间,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没有与世界经济 “脱钩断链”,反而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贸易领域的韧性持续显现。中国稳居全球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地位,成为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额从 2017 年的 73745 亿元人民币升至 2023 年的 194719 亿元人民币,增长态势明显。 2023 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组成的外贸 “新三样” 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29.9%。 市场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 美国已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5 年前 8 个月,中国 — 东盟贸易总值达 4.93 万亿元,同比增长 9.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 16.7%。中国与 29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 22 个自贸协定,全面实施 RCEP,还在积极推动加入 CPTPP 和 DEPA。 科技领域的自主发展打破外界预期。面对美国构筑的 “小院高墙”,中国加快自主研发步伐。 在芯片等尖端领域的突破得到国际关注,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曾提及中国突破技术管制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 俄罗斯专家也指出,美国的出口管制反而促使中国争取更大的技术自主权。 美国发起贸易战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反而自身承受压力。 加征关税的边际效应递减,美方试图推动的 “近岸”“友岸” 供应链,并未减弱中美供应链联系,只是增加了中间环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仍对美国相关企业具有重要价值。 七年间的发展轨迹,清晰展现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 从贸易结构优化到科技自主突破,从市场多元拓展到开放层次提升,每一步进展都回应着七年前的争议言论。公众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更深刻理解坚持自主发展的意义。 那些曾被担忧的冲击并未出现,中国经济在考验中不断成长。这种韧性源于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庞大的国内市场、持续的开放政策,更源于应对挑战时的坚定与智慧。七年时间,不是 “投降” 的终点,而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中国现在向美国投降还来得及!再晚就要‘跪着’了,”7年前,中美贸易战正酣,一位名
文人学社
2025-09-17 11:53: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