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二十年后中国丧葬将会转变。很多独生子女对待死去的父母,基本上会转变为直接打电话,让火葬场拉走火化。然后,火葬场直接抱走骨灰盒。不再大操大办丧葬的事情。独生子女的现实困境,让他们无法承担起过去那种繁重的丧葬费用,他们身上肩负着赡养长辈和养育下一代的双重压力。 (信源:郑州日报——破除传统丧葬陋习 倡导文明祭祀新风 ) 先说说现在的情况吧。我身边就有不少独生子女朋友,最近几年家里老人走了,处理后事时都特别 “简单”。 有个朋友老家在河南,去年他父亲去世,按照老家以前的规矩,得请唢呐班子、摆三天流水席、请亲戚朋友来守灵,前前后后没个十几万下不来。 可他最后只花了三万多:联系火葬场火化花了几千,买了个普通的骨灰盒,找了个公益性公墓安葬,就请了直系亲属吃了一顿便饭。 不是他不孝,是真的没办法 —— 他在上海工作,房贷每个月要还一万二,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学费五千,老婆因为要照顾孩子没上班,家里全靠他一个人挣钱。 父亲生病时已经花了十几万医药费,要是再按老规矩办丧事,他得去借高利贷才能凑够钱。 可能有人会说:“再难也不能委屈了老人啊,老祖宗的规矩不能丢!” 可你们知道现在办一场传统丧事要花多少钱吗?我查了下数据,2024 年全国平均一场传统丧葬费用大概在 8 - 15 万元,要是在一线城市,光买块墓地就可能要几十万。 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女的月薪也就一万多,除去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费、老人赡养费,每个月能存下的钱屈指可数。 面对这么高的丧葬费用,他们不是不想按老规矩来,是真的没那个经济实力。 而且,传统丧葬不仅花钱,还特别耗精力。以前办丧事,要联系唢呐班、厨师、帮忙的亲戚,还要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前后得忙三四天。 可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大城市上班,请假特别难。 我有个同事,去年母亲去世,他想请一周假回老家办丧事,领导只批了三天,说 “项目赶进度,离不开人”。最后他只能匆匆忙忙把母亲火化安葬,连后续的祭拜仪式都没来得及办,回来后躲在厕所里哭了好几次。 他说:“我也想让我妈风风光光地走,可我实在没办法,一边是工作丢不起,一边是没人帮忙,只能委屈我妈了。” 这还不是最惨的,很多独生子女还是 “双独家庭”,夫妻俩要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要是两边老人同时生病或者离世,他们连分身都难。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找亲戚帮忙呢?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兄弟姐妹多,办丧事时大家能分工合作,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亲戚大多也在外地,能过来搭把手的没几个。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在大城市定居,老家的亲戚联系越来越少,就算想请人家帮忙,也不好意思开口。 不过,丧葬简化也不全是因为无奈,还有观念的转变。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务实,觉得 “厚养薄葬” 才是真孝顺——老人活着的时候多陪伴、多照顾,让他们过得开心,比去世后搞隆重的仪式更有意义。 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提前跟父母商量好,去世后不办丧事,把钱省下来用于老人平时的养老和医疗,或者捐给慈善机构。 有个朋友的父亲今年 70 多岁,早就立了遗嘱,说去世后直接火化,骨灰撒到老家的河里,不要买墓地,也不要办宴席,他说:“生前过得好就行,死后这些虚的没啥用,别给孩子添麻烦。” 而且,现在国家也在推广绿色殡葬,比如公益性公墓、海葬、树葬等,这些方式不仅费用低,还环保。 2024 年,全国已经建成公益性公墓超过 1.2 万个,很多地方还对选择绿色殡葬的家庭给予补贴。 比如在江苏,选择海葬的家庭能拿到 5000 元补贴;在浙江,树葬、花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免费提供墓地。 这些政策不仅减轻了独生子女的经济压力,也让丧葬变得更简单、更环保。 可能有人会担心,丧葬简化会不会让传统文化消失?其实不会。传统丧葬的核心是 “缅怀逝者、表达孝心”,只要这个核心还在,形式简化一点没关系。 现在很多年轻人会用更现代的方式缅怀父母,比如建立线上纪念馆,把父母的照片、视频传上去,随时可以祭拜;或者每年带着孩子去父母生前喜欢的地方看看,跟孩子讲讲父母的故事。 这些方式虽然简单,却同样能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二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丧葬模式的转变会更加明显。 到时候,大操大办的丧葬会越来越少,简约、环保、务实的丧葬方式会成为主流。 这不是对传统的抛弃,而是现实压力下的必然选择,更是对 “孝顺” 一词的重新定义—— 孝顺不是办一场隆重的丧事给别人看,而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照顾他们,在老人去世后,用自己能承受的方式缅怀他们,同时不影响自己和下一代的生活。 家人们,你们觉得二十年后的丧葬会变成这样吗?要是你们老了,会选择什么样的丧葬方式?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说说心里话!
真的不是儿子不孝啊!爸妈在北京帮女儿无偿带了13年娃,老了腿脚不利索被送回乡下,
【8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