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案子吧。有个交通事故案到了二审。七十多岁的老爷子骑电瓶车被汽车撞了,腿骨粉碎

晴话 2025-09-14 17:35:33

讲个案子吧。

有个交通事故案到了二审。七十多岁的老爷子骑电瓶车被汽车撞了,腿骨粉碎性骨折,还做了好几次植皮,治了18个月,最后还是落了残疾。之后他把肇事者和保险公司告了,医疗费、残疾赔偿金这些,双方都没争议,偏偏在误工费上吵得不可开交。

老爷子说,出事前他一直没闲着,帮人盖房、挖坑、打石头都干,事故前刚结了一笔工程款。他说自己一年能挣十二三万,这次因为伤得重,18个月没法干活,所以要求对方和保险公司赔18万误工费。

可保险公司不认可。他们说老爷子早过了退休年龄,而且他说自己一直在工作、有收入,连个书面凭证都没有——没合同,没转账记录,没纳税证明,所以这笔误工费不能给。

其实关于误工费,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有明确规定,实务里也有固定做法:要是在工作年龄内,有连续几个月的工资单、银行流水或者纳税证明,就按这些算误工标准;要是不按月领工资,就按过去三年的年收入除以36个月算月收入;要是连这些证据都没有,也能按他所在行业的平均收入,甚至当地职工平均收入判。

但如果是不满18岁,或者过了退休年龄的人要主张误工费,就不能这么算了。要是拿不出任何收入证明,那法院通常就不支持。一审就是这么判的,没给老爷子算误工费。

于是老爷子上诉到了我们这儿。

作为二审法院,我们又专门问了老爷子收入的事。老爷子说,农村的老人哪会用微信、支付宝啊,人家给工钱都是给现金;在村里帮人挖坑、砌灶台、盖房子,也没人会签合同,所以确实拿不出任何书面证据。最后他和家里人都急了,语气特别恳切:“您去我们村问,村里人都知道。”

这话说得实在无奈,却是农村居民举证难的常见情况。我们还是抽时间去了村里,找村干部了解情况。

村干部说,这老爷子确实没歇着,主要帮人做挖坟、下葬的活儿,偶尔也打打零工,年收入估计得有二十多万。可我们在村里打听了一圈,还是没找到能证明他收入和收入数额的客观证据。

好了,各位看官,现在问题来了:认不认他的误工费?按照什么标准认他的误工费?

老爷子这边只有口头说法,村干部也是乡里乡亲,没直接雇过他,也就是听说他有收入,还试图帮他往大了说;保险公司按理赔规矩办事,一审法院按举证规则判案,看起来都没毛病。

可能有看官觉得,保险公司家大业大,多赔点也无所谓。可要是这案子里没有保险公司,误工费得让另一个普通人承担,换作你是二审法官,又该怎么判?

哪儿有只讲证据、不管事实的道理?对当事人来说,老爷子一直在工作、收入还不低,这就是事实;

可对法院来说,没有证据,又哪来的“事实”?

0 阅读:134
晴话

晴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