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阿智通鉴 2025-09-14 16:44:48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说白了,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和印尼的纳土纳群岛,才是决定南海博弈底牌的关键,这俩岛要是咱们能攥在手里,南海的局面早不是现在这样了。   先说说巴拉望岛,这岛的位置简直是“天生的南海枢纽”,一头连着菲律宾本土,另一头正对着咱们的南沙群岛,中间还卡着好几条重要的国际航道。   要是在这岛上有个正经据点,不管是军舰巡逻还是战机警戒,辐射范围能罩住大半个南沙。补给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得从海南岛或者广东一路跑几千公里过来——岛上有天然港口能停大船,有机场能落重型战机,新鲜的物资、油料随时能补,驻军也能长期稳定驻扎,不用老惦记着“续航不够”的事儿。   可现在呢?这岛早被菲律宾攥在手里了,他们不光往上面派了正规驻军,还修了民用港口,甚至鼓励渔民往那边迁,等于把实际控制的根基扎得死死的。咱们的舰机要到南沙周边活动,还得绕着它的警戒范围走,有时候想靠近南沙北部的岛礁,还得提防着从巴拉望起飞的菲律宾战机,多了不少牵制。   纳土纳群岛就更不用说了,卡在南海的南部,正好对着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的入口,来往的商船、油轮十有八九得从它旁边过。这岛群比巴拉望还大,还有天然的良港,印尼早就把这儿当成了“南海前哨”,不光建了军事基地,还搞起了油气开发,甚至给岛民发补贴,就是要把这儿打造成“铁板一块”的控制区。   你琢磨琢磨,要是咱们能在纳土纳有个落脚点,南边的航道安全能直接盯着,对南沙南部的岛礁也能形成支撑——比如咱们的渔船在南沙南部作业,遇到麻烦了,从纳土纳派救援船过去,比从永暑礁跑过去快一半还多。   可现在呢?印尼在这儿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偶尔还会跟咱们的渔船发生摩擦,咱们想在南海南部多做点部署,还得考虑它的反应,这就显得被动了。   有了这些大岛,不管是补给、驻军还是海上巡逻,真能做到“随心所欲”。比如巡逻吧,要是从巴拉望岛派船,俩小时就能到南沙中部,油料不够了随时回去补,不用像咱们现在这样,护卫舰从海南岛出发,跑一趟南沙得两三天,留空时间没多少就得往回赶。   还有驻军,天然大岛有足够的陆地面积,能建油库、弹药库,甚至能搞点蔬菜种植,实现部分物资自给,驻军不用老靠补给舰“续命”;可咱们现在有些填海造的岛礁,面积就那么大,设施只能将就着来,遇到台风还得提前转移人员,持续作战能力差了不少。   其实早年南海局势还没这么复杂的时候,咱们不是没机会靠近这些大岛。那时候周边国家的海军实力还不行,菲律宾的军舰大多是美国淘汰的二手货,印尼对南海的管控也没那么严,咱们要是能早点把远洋部署能力提上来,比如在这些岛附近搞点民用的补给点,或者跟当地渔民多建立联系,后续的局面也能好不少。   可那时候咱们的海军还以近海防御为主,大船少,远洋补给舰更是稀缺,想往南海深处走,心有余力不足。等咱们后来海军实力上来了,有了航母、大型驱逐舰,周边国家早就把这些大岛占稳了,还拉着美国、日本这些外部势力站台,再想改变现状就难了——毕竟国际上认“实际控制”这回事,人家占了几十年,学校、医院、港口都建起来了,想掰过来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在咱们在南海虽然也有永暑礁、美济礁这些填海造的岛礁,也建了机场和港口,但跟巴拉望、纳土纳这种天然大岛比,还是差了点意思。填海的岛礁面积有限,功能上还是以“点”式防御为主,辐射范围和持续作战能力都不如天然大岛。   比如美济礁的机场,虽然能落战机,但跑道长度和配套设施,跟巴拉望岛上的机场比还是有差距,想长期驻扎大型战机,还得慢慢完善。   不过话说回来,知道了短板在哪,就好对症下药。这些年咱们也在补“远洋能力”的课,大船一艘接一艘地造,补给舰跟着舰队跑,岛礁上的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永暑礁的医院能做复杂手术了,美济礁的渔业补给点能给渔船修船、加油了,慢慢在南海形成了自己的“支撑网”。   虽然巴拉望和纳土纳现在不在咱们手里,但咱们通过提升自身的管控能力,也能在南海博弈中逐渐掌握主动。毕竟南海是咱们的“家门口”,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咱们能做的部署也越来越多,那些曾经的“力不从心”,早晚会变成“应对自如”。关键是咱们得沉住气,一步一步来,把自己的根基扎稳了,南海的主动权自然会回到咱们手里。

0 阅读:37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5

用户10xxx45

2
2025-09-14 20:37

南海发展可以多方面进行,军事投资是一方面,大面积的网箱养殖,发展大型邮轮 搞旅游赚钱,只要人气上去了,才能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