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浙江一女子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说她儿子经常“偷东西”,今天一只虾明天一颗葡萄的,女子气愤准备教育儿子,谁知,自己还没质问儿子直接哭了,给出的理由让她想哭又想笑。 这位宝妈姓陈,那天她刚加完班,拎着凉透的外卖往家走,手机突然响了,是幼儿园王老师的号码。接起来没两句,陈女士的脚步就顿住了——王老师语气有点犹豫,又带着点严肃,说最近总发现餐点少了点东西,后来留意到是陈女士的儿子小宇,趁大家不注意把虾或者葡萄揣进裤兜里,“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但总这么‘拿’,怕养成不好的习惯”。 挂了电话,陈女士心里又气又急。小宇平时挺乖的,怎么会做这种事?她越想越上火,甚至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该怎么跟孩子说,既要让他知道错了,又不能太伤他自尊心。等她到小区楼下,远远就看见小宇背着小书包,蹲在花坛边等她,看见她来,立马蹦起来跑过去,小手还往裤兜里塞了塞。 到家开门,小宇先换了鞋,然后仰着小脸凑过来,不像平时那样闹着要抱,反而有点紧张地拽着陈女士的衣角。陈女士刚要开口问幼儿园的事,小宇突然把手从裤兜里抽出来,小心翼翼地展开——掌心里躺着一粒皱巴巴的葡萄干,还沾着点裤兜的绒毛,因为被攥得紧,带着点孩子手心的温度。 “妈妈,你吃。”小宇声音小小的,眼神里带着期待。陈女士看着那粒葡萄干,到了嘴边的话突然说不出来了。没等她问,小宇的眼圈先红了,嘴巴一瘪就哭了:“我不是故意拿的……幼儿园的虾好鲜,葡萄好甜,你昨天说加班没吃晚饭,今天又带外卖回来,我想把好吃的带给你……我怕老师不让,就偷偷放兜里了,妈妈你别生气好不好?” 陈女士的眼泪一下就涌上来了,蹲下来把小宇抱进怀里,心里又酸又暖。原来她前几天随口跟老公抱怨加班累,没顾上吃饭,没想到被小宇记在了心里。这哪是什么“偷东西”,分明是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妈妈。她之前满脑子的“教育”“批评”,现在想来特别可笑,自己光顾着忙工作,连孩子的小心思都没察觉到——小宇最近总问她“妈妈今天能早点回家吗”,她都没当回事,只说“乖,妈妈忙完就陪你”。 第二天一早,陈女士特意提前出门,去幼儿园跟王老师解释。王老师听完也笑了,说其实她后来也觉得小宇不像调皮的孩子,就是每次揣东西的时候特别紧张,怕被发现。“小孩子的世界多简单啊,心里装着谁,就想把好东西都给谁。”王老师还说,以后要是小宇想带东西给妈妈,跟老师说一声就行,不用偷偷藏。 这件事让陈女士特别感慨。咱们当大人的,有时候总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听见“偷”“拿”这种词,第一反应就是焦虑、生气,却忘了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错”,往往藏着最纯粹的爱——就像小宇,他不懂什么是“规矩”,只知道妈妈辛苦,想把好吃的留给妈妈。后来陈女士调整了工作节奏,每天尽量早回家陪小宇吃晚饭,有时候小宇还会跟她说:“妈妈,今天幼儿园的苹果好甜,我跟老师说了,留了一块给你,你快尝尝!” 其实生活里这种小事挺多的,邻居家的小女孩曾经把幼儿园的小贴纸偷偷带回家,说要贴在妈妈的手机壳上,因为妈妈总看手机,想让妈妈看见贴纸就开心。这些看似“不懂事”的举动,都是孩子最直白的心意。咱们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多听他们说说话,就不会错过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原来如此!浙江一女子接到幼儿园老师电话,说她儿子经常“偷东西”,今天一只虾明天一
星星婉
2025-09-14 10:34:45
0
阅读: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