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急需中国空调压缩机救场?中国救场可以,但这么几个条件要先讲好 在2025年印度高温频发之际,本土空调压缩机产能跟不上需求,政府只好放宽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这场“救场”看似及时,却藏着政策变数的悬念,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会的同时护好自家利益? 印度今年夏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气象部门数据显示,从3月起北方多地温度破40度,热浪天数比去年多出不少。德里等地医院中暑患者增多,居民抢购空调,市场销量预计创纪录。空调企业却愁眉苦脸,本土压缩机开工率刚过五成,库存撑不住一个月。工业部门4月深夜发文,允许中国2吨以下压缩机免BIS认证进口一年。这政策一出,空调股却跌了7%,市场担心本土制造口号落空。细看条款,高端商用压缩机还卡着35%关税,印度想把中国货限在低端。班加罗尔商场里,日本品牌压缩机卖得贵,印度对高端进口把关严。官员私下透露,这只是临时措施,五年后要压中企份额。 中国企业闻风而动,浙江工厂4月27日订单涨三倍,生产线忙碌起来。销售部门却警惕,印度客户要半年账期,还索要技术资料,得防着点。广东厂家收到邮件,要模具图清关,越南同行去年就吃亏。青岛港提醒,去年手机配件被扣的事别忘。印度2025预算案要求外资五年本地化50%,这招够辣。泰国米商2010年关税突变,谷子烂在孟买港。2017年手机本地化标准升,中小品牌撤出。浦那海关五千台中国空调堆着,就因认证改动。法律数据显示,五年342起纠纷,印度胜诉近九成。中国商务部建议留30%风险金。 印度气象局预测,到2026年前高温天每年多15%,贫民区抢空调。深圳实验室测耐55度机型,用中东非洲经验。中国压缩机湿热故障率比日系低四成,价格便宜三分之一。孟买投资者建仓,赌未来十年热浪。中国企业清楚,这订单是机遇也带挑战,印度政策像六月天,说变就变。有人想赚快钱,有人防技术泄露,得权衡。 气候变暖暴露产能缺口,也考验产业链互信。这豁免是印度权宜计,还是合作门缝?中国产品优势能帮印度渡难关,推动互利。中印合作基础在平等互惠,防范纠纷稳供应链。若印度推本地化,中国可考虑在印建厂,分享经验升级技术。这有助于两国经贸注入活力。 高温加剧民生压力,中国压缩机出口缓解印度需求,也为双方制造业交流添动力。未来合作路径需慎重,抓住窗口期护好权益,确保共赢。
印度网民提议:“让中国来管理印度,印度就能消灭种姓制度,修缮基础设施,印度就能过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