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阅兵最让西方破防的,是东风导弹吗?还真不是,昨天刷到个视频把我看傻了。 我爸,盯着咱们阅兵的照片,放大再放大,不看导弹不看坦克,就死死盯着士兵的手腕。 他在找啥?一个黑色的小玩意儿,方方的,跟小孩的电话手表似的。 我一开始还纳闷,这有啥好看的? 后来看评论区有人科普,我才知道这里头的门道。 这玩意儿叫单兵信息终端。 别看它小,功能可不少。 我表哥在部队,去年探亲的时候跟我显摆过。 他说他们拉练那次,走着走着,排长的终端突然响了。 "停!小刘心率142,让他歇会儿。" 小刘自己都没觉得咋地,就是有点喘。 结果一查,确实该休息了,再练下去容易出事。 以前呢? 累趴下了才知道练过头了。 表哥还说了个更邪乎的事。 他们连有个兵,训练的时候突然晕倒了。 还没等旁边人反应过来,营部的救护车已经在路上了。 为啥这么快? 终端显示异常,自动报警了。 位置、心跳、血压,啥都有。 医生来了直接就能对症处理。 "要是以前,等发现不对劲再叫救护车,黄瓜菜都凉了。" 表哥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后怕。 我问他:"这玩意儿贵不贵?" 他神秘兮兮地说:"比你想的便宜多了。" 具体多少钱他没说,但他说了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 "现在是个兵就有,不是什么稀罕物。" 这就厉害了。 你想想,美国大兵的单兵装备,一套好几万美金,也就特种部队用得起。 咱们呢?人手一个。 这差距,不是钱能弥补的。 最让我觉得牛的是另一件事。 前段时间看新闻,说边防战士巡逻遇到暴风雪。 能见度几乎是零,啥都看不见。 要搁以前,这种天气走散了,那就是生死未卜。 现在不一样了。 每个人在哪儿,终端上都有显示。 谁掉队了,马上就知道。 谁体温低了,立刻就能发现。 有个战士接受采访时说:"感觉背后一直有双眼睛在看着我们,特别踏实。" 这双眼睛,就是这个小终端。 你再想想更深一层。 打仗最怕啥? 怕乱。 一乱就完了。 现在每个兵都是一个点,连成一张网。 指挥官在屏幕上看得明明白白。 哪支部队在哪儿,移动速度多快,战斗力还剩多少,全是数据说话。 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了。 这是一支"透明"的军队。 当然,透明是对自己人透明,对敌人那是另一回事。 听说这玩意儿的加密等级特别高。 有多高? 这么说吧,想破解它,比破解银行密码还难。 而且全是国产技术。 从芯片到软件,从电池到外壳,没一样是进口的。 想卡脖子? 没门儿。 我有个搞IT的朋友,特别羡慕。 "民用版啥时候出?我也想要一个。" 其实已经有了。 消防队配的,跟这个原理差不多。 救灾的时候也在用类似的。 只不过功能简化了一些。 这就是军用技术转民用的好处。 今天保护战士,明天可能就能救你我的命。 回到开头那个美国军官。 他为啥盯着这个看? 因为他知道,这玩意儿比导弹可怕。 导弹是把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拔。 这个终端是眼睛,是神经,天天都在用,天天都在进化。 今天能监测心跳,明天可能就能预测疲劳。 今天能定位到米,明天可能就能定位到厘米。 这种进步,是挡不住的。 而且最关键的,这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建军思路。 西方走的是精英路线,好东西就那么几个人用。 咱们走的是另一条路,好东西大家都用。 哪个更厉害? 战场上见分晓。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当每个普通士兵都变成"信息战士"的时候,这支军队已经脱胎换骨了。 所以下次再有人吹嘘西方军事科技多先进,你就问他一句: "你们的大兵,人手一个智能终端吗?" 他肯定答不上来。 因为他们真没有。 而咱们,已经用了好几年了。
一个奇怪的现象。欧美都不在研发高超音速导弹,为什么中国却要不断加大力度研发?
【265评论】【2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