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中国国家卫健委宣布,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这也意味着,全球首个、迄今最重要的癌症预防疫苗,在面世19年后,终于惠及全国,所有的适龄女生都将迎来免费接种。 这一刻我们等了太久。十九年,对很多人来说,是整个青春。那些曾经熬夜排队、花高价找黄牛、甚至冒险打水货疫苗的女性,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会眼眶发热。她们本该更早、更从容地获得保护,却硬生生把一场公共健康行动,跑成了一场充满焦虑的私人战争。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总是要慢这么多拍?HPV疫苗在国外推广多年,覆盖率早已超过70%的国家不在少数。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8年就呼吁全球消除宫颈癌,把HPV疫苗当作关键工具。而我们,却在数年之后才真正迈出国家免疫这一步。时间从不等人,尤其不等人患病。 那些错失时机的女性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高发癌症,每年约11万新发病例,近6万人死亡。如果疫苗早十年普及,多少家庭的命运可能被改写?这不是马后炮,这是沉甸甸的现实。公共政策迟缓的代价,最终是由无数个体的健康甚至生命来承担的。 我们也曾陷入某种怪圈:越是短缺,越显金贵。九价疫苗一针难求,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仿佛它不是预防疾病的药品,而是轻奢配货。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很多人被迫在“等”和“贵”之间做选择。公共免疫的缺失,反而催生了市场的扭曲和社会的焦虑。 有人说,晚来总比不来好。确实,我们要为现在的进步鼓掌。但绝不能忘记反思:为什么总是在追赶?下一个“HPV疫苗”会出现吗?可能是针对另一种癌症的疫苗,可能是一项新的筛查技术——我们会做好准备吗?还是依旧重复“先观望、再紧张、最后慌忙跟进”的老路? 真正的健康中国,不应该建立在“代偿”机制上。不能让民众总靠自费、靠焦虑、靠自学成才来填补公共服务的滞后。科学已经给出答案,政策就该果断铺路。疫苗不该是奢侈品,保护健康更不该成为一场特权的游戏。 希望从今天起,预防不再是一种幸运,而是一种权利。希望每一个女孩都不必再为“打不上疫苗”而恐惧,不必再为“打不起”而自责。她们值得被保护,更值得被早早地、稳稳地保护。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家人们,太痛心了!最近医疗圈传了个噩耗,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90后医生肖大
【18评论】【26点赞】
一叶飞鸿
感觉你说的很好,很有激情,下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