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是中国把账本翻给世界看:北京那届花了四百多亿人民币建的鸟巢、水立方,赛后一年维护吃掉上亿元,里约主场馆杂草丛生、东京负债比福岛核废水还难排,国际奥委会现在改口“可持续”,其实就是没人愿意接盘。 当国际奥委会开始为 2036 年奥运会寻找主办城市时,不少国家的城市相继表达兴趣,而中国始终没有加入申办行列。 外界有人说这是低调,实际上,中国只是把举办大型赛事的账本清晰地摆在了大家面前,每一笔支出和后续影响都算得明明白白。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鸟巢和水立方成为标志性建筑。建设鸟巢投入约 31 亿元,水立方投入约 10.2 亿元,加上其他场馆、基础设施配套等,总花费超过四百亿人民币。 这些场馆在奥运会期间承担着重要赛事任务,吸引了全球目光。但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维护成本逐渐显现。 鸟巢每年的维护费用需要上亿元,包括日常的设备检修、场地保养、人员开支等。 为了让场馆持续发挥作用,运营方尝试过多种方式,比如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开放旅游参观等,慢慢摸索出适合的运营模式,让这些大型场馆逐渐融入市民生活。 再看其他国家的奥运场馆,里约奥运会主场馆在赛事结束后,因为缺乏有效的维护和利用,场馆内长出了杂草,部分设施也逐渐损坏,原本热闹的运动场地变得冷清。 东京奥运会举办后,留下的债务问题同样棘手。赛事相关的支出让东京面临不小的财政压力,这些债务的偿还需要长期规划,给当地财政带来了持续负担。 国际奥委会注意到这些情况后,开始强调 “可持续” 办奥理念。 这个理念的提出,本质上是希望主办城市在申办和举办过程中,能更注重成本控制和后续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政负担。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在评估申办奥运会时,会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不再盲目跟风。 中国在大型赛事举办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从北京奥运会到杭州亚运会,每一次都能交出精彩答卷。但不申办 2036 年奥运会,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基于更全面的考量。 中国更倾向于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比如建设社区体育设施、改善公共交通、提升医疗教育水平等。 在很多城市,社区里建起了小型健身广场,配备了各类健身器材,居民下楼就能锻炼身体;城市周边的绿道不断延伸,成为市民散步、骑行的好去处。这些贴近生活的建设,让更多人直接受益,也让城市发展更具温度。 中国对大型赛事的态度,从来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是看重实际价值。不申办 2036 年奥运会,是理性思考后的选择,更是把民生需求放在重要位置的体现。 这种务实的态度,不仅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也为其他国家在举办大型赛事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办赛事不是为了一时的光环,而是要让赛事成果真正服务于长期发展,惠及更多民众。
“不申办2036奥运”不是低调,是中国把账本翻给世界看:北京那届花了四百多亿人民
文人学社
2025-09-12 09:53:08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