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从中国拿 280 亿贸易额、46 座电站,一边偷偷让美国无人机进瓜达尔周边基地,巴基斯坦这手‘平衡术’,真以为中国没辙?” 最近关于中巴合作的讨论不少,可很少有人提:中国早就在缅甸、伊拉克、中亚布了局,3 张 “替代底牌” 一亮所谓 “中国离不开巴基斯坦” 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不过要说中国没辙,那可就小看布局的功夫了。在缅甸,皎漂港的建设正稳步推进,这个天然水深 24 米的港口,能轻松停靠 25 到 30 万吨级的远洋货轮,比人工疏浚的港口省心多了。 2025 年 7 月,缅甸商务部还在和中国中信集团洽谈项目细节,计划分四期建设 10 个泊位,未来年吞吐量能达到 490 万个标准集装箱,甚至能升级成 700 万标箱的纯集装箱码头。 旁边规划的 1000 公顷工业园,将来会引入电子、汽车制造这些高附加值产业,能给当地提供超 10 万个就业岗位,比巴基斯坦那边拖沓的工程靠谱多了。中缅铁路一旦连通,中国西南地区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就彻底打开,哪还用天天盯着瓜达尔港的进度条。 再看伊拉克,2024 年中伊贸易额已经达到 542.23 亿美元,光是从伊拉克进口的原油就有 6383.67 万吨,稳稳当当坐实中国第四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的位置。 中国石油在哈法亚油田投建的天然气处理厂,每天能处理 850 万立方米伴生气,这些以前白白烧掉的资源,现在能转化成 50 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还能减少近 3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 在巴士拉,中国承建的天然气处理厂已经投产,每天产出 440 万立方米干气和 2600 吨液化石油气,不光缓解了当地电力短缺,还让天空少了黑烟缭绕。 伊拉克石油部长都忍不住称赞这些项目是 "蓝天工程",对比巴基斯坦那些建完还得操心维护的电站,这里的合作可是既赚能源又赚口碑。 中亚这边更不用多说,2024 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飙到 94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2%,这可不是小数目。中哈原油管道早就累计输油超 1 亿吨,像条钢铁大动脉源源不断输送能源,而 2025 年 4 月开工的中吉乌铁路,正啃下费尔干纳山、纳伦 1 号这些超 10 公里的隧道硬骨头,虽然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但一旦建成,从中国新疆喀什到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货运通道就畅通无阻了。 现在中亚班列一年开行 1.2 万列,发送 88 万标箱,同比增长 12%,陆地上的集装箱跑得比海上还勤快,这种陆权优势可不是靠一两个港口能比的。中国累计对中亚投资超 300 亿美元,工程承包营业额超过 600 亿美元,从油气采矿到数字经济全方位布局,比单纯依赖某个走廊要扎实得多。 所以说,巴基斯坦那点 "平衡术" 实在不够看。皎漂港的深水码头、伊拉克的油气合作网络、中亚的铁路管道,这三张牌一亮出来,所谓 "中国离不开巴基斯坦" 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中国在缅甸规划的不仅是港口,是整个产业链的出海通道;在伊拉克搞的不只是能源进口,是帮当地把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在中亚布局的不只是贸易,是构建起陆空联动的交通网。 这些项目一个个都在落地生根,管道铺得比承诺结实,码头建得比协议靠谱,哪还用担心某个地方的临时变卦。毕竟合作讲究的是双向奔赴,光想着两头讨好,最后可能两头都靠不住,而中国早就把路修到了更多地方,自然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
“一边从中国拿280亿贸易额、46座电站,一边偷偷让美国无人机进瓜达尔周边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11 12:24: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