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中国转悠,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缅甸最近日子并不好过,老百姓晚上还得点蜡烛,工厂动不起来,很多人手里没工作,电力短缺已经成了让全国上下都头疼的事。 这回敏昂莱来到中国,第一个就奔着发电设备看去,连那些技术细节都不放过。他想着把一整套发电系统搬回缅甸,能让家家户户都用上电,也让工厂能白天黑夜开工。 接着他又逛到北方的现代农场,看见中国有飞机撒种子,还能少用种子多收粮食,心里立马动了念头。缅甸的田地本来产量就不高,没现代设备,啥都靠人工。 这要是能带回去,仰光那片大平原搞上点智能农业,大家不光吃饱,还能多赚点钱。 而且有人告诉敏昂莱,中国那颗卫星能天天拍缅甸的地面情况,这让他更想把这东西弄到自己手里。 缅甸每年都得花大价钱买国外的数据,要是有了自己的卫星,不但能省下这笔钱,遇上洪水虫灾还能提前防着点。他一边琢磨着怎么合作,一边已经想到以后数据自家人用起来多安心。 敏昂莱这一圈走下来想法很简单,西方那套制裁闹得缅甸四分五裂,国内也不安稳。 他得给缅甸找活路,合作这些项目,一边改善民生,一边告诉国际社会缅甸不是在原地打转,而是在拼命追赶想变好。电、粮和科技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让百姓活得更有盼头。 对于中国来说,缅甸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那块地是中国西南的门口,也是通向印度洋的出口。 如果能把合作做实,大家各得其所,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该防的风险还得防,比如哪些技术能共享,哪些千万别碰灰线,别让合作成了新风险。 敏昂莱这么晚才离开,实际是在下棋。西方整天说民主那一套对缅甸已经没什么吸引力,大家更在乎实际的饭碗和安全。 敏昂莱宁愿用这些合作去换实打实的改变,一步步解决掉缺电、缺粮,还有信息依赖别人的难题。 而且这些项目不光让缅甸得利,也能带动旁边国家。粮食多了,可以卖出去换钱。电力稳了,周边的工厂也都能跟着忙起来。 等敏昂莱把科技用到粮食、用到天气提前预警上,国家就能越来越主动,少被动挨打。 只要合作不越线,技术不被滥用,这事就是双赢。敏昂莱的“压轴外交”说明了个道理,大环境再变,日子还是得靠自己争。有实实在在的合作,才能在风雨里多一份底气。 现在敏昂莱选对了方向,他不信那些喊着口号却不给解决方案的路子,而是认准了只有民生跟上,国家才能有转机。
谁也没想到阅兵都结束了,外国政要们一个接一个离场,缅甸那个穿着军装的代总统却还在
古木过去
2025-09-11 11:42:04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