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智慧停车设备损坏需全责赔偿#】#珠海智慧停车评分仅1.1分#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停车难题日益凸显,路边智慧停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停车管理方式,正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这种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的停车模式,与传统的泊车员人工计费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不同。近日,广东珠海市在路边布设了一批路边智慧停车摄像头,引发广泛讨论。
社交媒体上,有网民认可这种计费方法,认为可以节约大量人力成本,也有网民质疑这种摄像头会不会侵犯路人隐私,且作为一个安装在路边的设备,如果市民停车时不小心将其碰坏,责任又该如何认定?
9月10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致电珠海停车服务热线,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珠海市于今年8月下旬全面布设了智慧停车设备,目前已不再需要泊车员人工提供服务。面对网民质疑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珠海市路边停车目前主要依靠地磁感应进行计时,地面摄像头是用于核实车辆停靠信息,并不会侵犯市民个人隐私。对于设备被损坏的责任认定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将由损坏方全权负责。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路边智慧停车的实施案例。据媒体报道,在四川德阳,城区试点投放近百台智能泊位机器人,车辆停稳,车位内置感应器即刻启动计时功能,30分钟免费时段结束后,挡板自动升起锁定车辆,车主扫码支付后挡板降下即可驶离。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部分泊位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并启用道路泊位机器人试运营。该机器人融合5G、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技术,能智能精准感知泊位信息,为市民带来无人监管、全程自助、操作简便的道路停车新体验。
再将目光转向智能泊车与人工计费的优劣势对比。优势方面,智慧停车在效率方面大幅领先。传统泊车员人工计费,在车辆进出高峰时,手动计费速度慢,容易造成停车位出入口拥堵 。而智慧停车运用车牌识别等技术,车辆无需停留,车主自主完成识别缴费,通行效率大大提高。
成本上,传统模式需要雇佣大量泊车员,人力成本高,还存在管理漏洞以及账目核对难题。智慧停车采用电子化管理,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了人力成本,交易数据全程可追溯,避免了人为差错。
不过,智慧停车也并非十全十美。在收费规则方面,智慧停车的计费规则缺乏弹性。当前城市智慧停车收费普遍按照0至15分钟、15至30分钟等为计费单元模式计收道路停车费,几乎没有起步免停时段,即使短时间停车也需扣费,引发车主不满。而传统泊车员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比如停车时间稍超一点也可能按整段较短时间收费 。
在标识维护上,部分已建成的道路智慧停车场地面标线和停车告示牌设置不醒目,被树木遮挡、被树叶尘土遮盖等情况常见,停车位上的二维码也容易被忽视或难以扫出。传统泊车员人工计费模式下,泊车员可以随时解答车主疑问,不存在这类因标识不清导致的问题。
当出现计费错误等情况时,智慧停车的申诉渠道也不够畅通。在社交媒体上,多地的智慧停车系统已引发大量吐槽,珠海市智慧停车小程序评分更是被网民打出1.1分的低分。而传统人工计费模式下,车主可直接与泊车员或其上级沟通解决问题,相对更直接。
如今,路边智慧停车凭借高效、低成本、便捷等优势,在解决城市停车难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着未来停车管理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它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与传统泊车员人工计费方法相互补充,共同为城市停车提供更好的服务。(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