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第二次!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再降,顶端财富缩水更猛,黄金成投资新宠 近日,《胡润2024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教育报告》正式发布,一组数据引发关注:今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迎来了15年来的第二次下降,上一次出现这一情况迎来在2019年。 从具体数据来看,不同资产规模的富裕家庭均出现下滑:拥有600万元家庭净资产的“富裕家庭”有514万户,较上年减少0.8%;“高净值家庭”(净资产千万元)数量降至208万户,减少1.3%;“超高净值家庭”(净资产亿元)仅剩13.3万户,减少3.8%;“国际超高净值家庭”(净资产3000万美元)降幅最大,减少4.5%,仅余8.8万户。这里的家庭净资产,是指家庭货币资产、债权等各类权利总和减去总负债后的净值。不过有网友提出疑问,认为数据可能被低估——仅上海2020年就有964万户居民,当时户均房产价值已超千万,实际富裕家庭数量或更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净值家庭数量减少的同时,整体财富规模也在缩水:总财富同比下降3.6%,且金字塔顶端的财富缩水更为严重。《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中国十亿美金企业家人数已降至814位,他们的总财富接近19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5%,财富缩水幅度远超家庭数量降幅。 从地区分布看,广东、北京、上海依旧是高净值家庭最集中的三个地区,但数量均有减少:广东以30.04万户保持首位,较上年减少8000户;北京紧随其后,29.9万户的规模减少了7000户;上海降幅最明显,从之前的规模降至26.5万户,减少了14.7万户。若聚焦城市排名,北京、上海、香港、深圳、广州的高净值家庭数量稳居前五,其中香港有20.95万户,深圳7.90万户,广州7.26万户,头部城市的“财富聚集地”地位仍未动摇。 再看职业构成,“高净值家庭”的主力人群结构也在变化:企业主占比最高,达52%;金领群体次之,占34%;职业股民占8%;不动产投资者占6%。值得关注的是,不动产投资者的占比较去年减少2个百分点,而2021年时这一群体(俗称“炒房者”)占比还曾达到10%,占比持续下降,侧面反映出房地产投资吸引力的减弱——这类人群的投资性房产占总财富的58%,房产价值波动对其财富影响显著。 投资偏好上,高净值人群的信心和选择也在调整:他们对整体经济的信心指数已连续两年下滑,目前仅为6.8分(满分10分),投资热情同比下降7%。在各类投资品中,黄金凭借价格震荡走高的态势“逆势突围”,投资热情增长1.5%,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选择;股票和基金则分别以14.0%和13.3%的占比位列第二、三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动产投资热度的持续降温:在未来一年计划减少的投资品类中,住宅以18.3%的占比居首,商铺紧随其后,占比12%,“减配房产”成了不少高净值人群的共识。 除了财富管理,高净值人群在教育投入上的倾向也十分明确,既重视自我提升,也舍得为子女教育花钱。自我教育方面,76%的人会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充电,年均投入约4700元;子女教育的投入更是可观,从幼儿园到最高学历阶段,投入在301-500万元区间的家庭占比达34%,整体均值约460万元。在留学规划上,高净值家庭普遍认为“高中阶段送子女出国留学最佳”,这一观点的支持率达40%。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净值家庭子女中,超四成在海外留学,但海外高中留学比例仅两成,不少家庭表示未来会考虑提前送子女出国,让孩子更早适应海外教育环境。而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上,美国和英国是绝对热门,占比分别为47%和46%,几乎持平;加拿大、新加坡、德国则分别以28%、24%、23%的占比位列第三至第五,欧美国家仍是主流选择。
那个时代,类似于这样的财富转移的事情多了。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