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打胜仗回去就死了,张召的话给出了答案!吕蒙犯了两大错误。一是白衣渡江,破坏了古人最大的诚信;二是斩杀关羽,破坏了孙吴联盟,给根基不牢的吴、蜀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吕蒙最出名的战绩是夺回荆州,这事儿得从白衣渡江说起。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樊,荆州守备空虚,孙权看准机会,让吕蒙带兵去抢地盘。吕蒙想了个办法,让士兵脱下盔甲,换上白布衣服,装成商贩的样子,趁夜渡江。这招很阴,关羽的部队压根没防住,东吴军一登陆就迅速拿下公安和江陵,关羽的防线直接崩了。这次行动虽然打得漂亮,但问题也很大。古时候打仗有规矩,讲究堂堂正正,靠实力说话,像这种伪装偷袭的做法,等于坏了道义上的规矩。东吴虽然得了地盘,但名声上吃了亏,别的势力开始防着他们,觉得东吴人不讲信用。 更麻烦的是吕蒙后面干的事儿。关羽败退到麦城,带着残兵想突围,吕蒙派人设伏,把关羽抓了。孙权其实下了命令,尽量保住关羽的命,毕竟东吴和蜀汉是盟友,杀了关羽等于自找麻烦。可吕蒙没听,直接下令把关羽砍了,头颅还被送去给曹操当礼物。这事儿彻底把蜀汉惹毛了,关羽是刘备的兄弟,他的死让刘备跟东吴翻脸。蜀吴联盟本来就不稳,靠着共同抗曹才勉强绑在一起,吕蒙这一刀下去,等于把联盟的根基砍断了。蜀汉那边咬牙切齿,东吴这边也知道麻烦大了,孙权事后还埋怨吕蒙不该这么干。 吕蒙的两个失误,直接让东吴的处境变得很被动。白衣渡江虽然得了短期胜利,但丢了长期的信誉;杀了关羽虽然解了眼前的威胁,却让东吴和蜀汉彻底撕破脸。两国本来都是新政权,根基不牢,靠着联盟才能在夹缝里求生存。吕蒙的决定让东吴多了一个死敌,等于给自己埋了个大雷。这两件事儿,表面上看是吕蒙的战功,实际上却为东吴后来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吕蒙带着荆州的战果回到建业,孙权亲自出城迎接,还封他为侯爵,赏赐了不少东西。吕蒙把关羽的头颅献上去,孙权看了,觉得可以拿来做文章,派人把头颅送给曹操,算是送个大礼,顺便拉近跟魏国的关系。吕蒙按命令把这事儿办了,使者带着盒子快马加鞭往北赶。孙权接着拉吕蒙进宫议事,打算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可就在这时候,吕蒙突然病倒,很快就没了气息,死的时候才四十二岁。 陆逊接到孙权的诏书,赶回建业,张昭带他去看吕蒙,结果人已经死了。张昭叹了口气,说吕蒙不听孙权的命令,擅自杀了关羽,给东吴惹了大祸,这死得恐怕不是巧合。吕蒙的死确实蹊跷,史书上没说他有什么老毛病,偏偏在凯旋后没多久就没了,时间点太巧。孙权虽然给了他高规格的葬礼,但东吴内部对吕蒙的评价并不一致,有人觉得他是大功臣,有人觉得他坏了大事。 吕蒙死后,东吴的麻烦接踵而至。刘备咽不下关羽被杀这口气,亲自带兵打过来,夷陵之战虽然东吴赢了,但代价不小。两国从此彻底翻脸,蜀汉和东吴互相消耗,本来就不稳的政权更加吃力。东吴虽然守住了荆州,但失去了蜀汉这个盟友,面对魏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吕蒙的死,像是给东吴敲了个警钟,他的两个错误——白衣渡江和杀关羽,直接让东吴在三国博弈中陷入了被动。孙权后来也只能硬着头皮应对,吕蒙的战功和失误,成了东吴历史上绕不开的一页。
石平和一般的汉奸就是不一样!首先这可是我国近三十年来第一个官方认证的“汉奸”,
【5评论】【5点赞】
山君
我就不信,没有主子的默许,他敢私自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