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以易中天为代表AI领域的一些大牛股的泡沫论引发市场的热议,买方大佬凌鹏就机构给出中际旭创2027年利润高达250亿元的预测提出质疑,说到底,他认为这种预测不合理,脱离了市场实际情况。结果遭到国盛通信卖方分析师的怒怼: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他还表示,这哥们,是破防了吧!结果转天易中天为代表部分领域的AI的大涨股出现大跌,今天大部分依然在杀跌。给人感觉这些大牛股的大跌回应了凌鹏的质疑,大跌也打脸了国盛通信分析的脸。 事实上无独有偶,昨天证券时报也发文对易中天在内的AI领域大牛股的过度抱团表示担忧,提醒大家之前新能源抱团瓦解是前车之鉴。 无疑给大家提示这类品种大涨所存在的风险。 不曾想这件事还有后续,凌鹏再发文《君子固穷》。他表示,君子固穷,只按照自己的本心和本分做事。我不参与泡沫,不是因为它马上要跌、也不是期待别人会死。他认为自己不参与泡沫,因为无法在泡沫中全身而退,抓不住就是抓不住。自己只能筛选客户,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事。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所以每一轮牛市都是泡沫,自己宁愿空仓也不去参与。 这里的关键在于,凌鹏质疑的“线性外推”是否等同于“泡沫”。如果一家公司连续多年兑现高增长,市场提前“抢跑”并非毫无道理。真正的问题在于,市场是否过度透支了未来可能的负面因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vs “拿钱不办事” 凌鹏的选择看似坚持“原则”,但却暴露出几个矛盾: 价值投资的“择时困境”:价值派常说要“买得便宜”,但A股高成长赛道长期估值不低。若只因“贵”就全程空仓,可能错失产业升级红利。 客户利益与个人执念的冲突:基金经理的责任是为客户赚钱,而非当“道德判官”。牛市不参与固然规避了风险,但若市场长期高估(如美股科技股十年长牛),是否意味着永久放弃超额收益? 防御性板块的双标:凌鹏曾被怼“买白酒”,而中证白酒板块当前估值也不低,但白酒因现金流稳定常被视为“价值标杆”。这反衬出不同行业的估值容忍度差异,本质仍是“抱团共识”作祟。 投资界的“舒适区陷阱”:清高还是懒惰? 凌鹏的“不参与”背后,折射出一个更深的职业焦虑:当市场逻辑与自身认知框架冲突时,是选择进化还是封闭? 举个例子,2020年新能源车泡沫期,巴菲特因“看不懂”而轻仓,结果错失特斯拉十倍涨幅;但2022年泡沫破裂时,他反而逆势加仓。这说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应僵化,而需动态评估风险收益比。反观凌鹏,其观点隐含了一种静态思维——以“当下”的估值否定“未来”的可能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君子固穷”的姿态可能演化为逃避研究的借口。例如, 中际旭创 当前的业务是否具备技术壁垒?800G光模块能否持续放量?全球算力竞赛是否支撑长期需求?若对这些基本面问题缺乏深度研判,仅以“泡沫”一概而论,反而是另一种不负责。 投资没有圣人,只有风险与收益的秤 凌鹏的选择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权定义自己的投资边界。但这场争论的真正启示在于:市场永远是多维度的博弈场,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相对的性价比。对投资者而言,与其争论“该不该参与泡沫”,不如问自己:我是否理解这个行业的增长逻辑?我的持仓是否匹配自身的风险承受力? 凌鹏的“不参与”,或许能帮他规避后者,但也可能让他错过前者。投资的终极答案,从来不在别人的价值观里,而在于你对自己“认知边界”的诚实。
这几天以易中天为代表AI领域的一些大牛股的泡沫论引发市场的热议,买方大佬凌鹏就机
袁绍八点
2025-09-09 15:40:37
0
阅读:200
小马过河
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