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军攻打鬼屯炮台,连续打了一百多发炮弹,都没有攻破,就在这时,一个炊

小史论过去 2025-09-09 13:08:00

1979年,我军攻打鬼屯炮台,连续打了一百多发炮弹,都没有攻破,就在这时,一个炊事员站了出来:“我有办法!” 何国安是壮族人,1931年出生在广西宁明县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抗战爆发,他才6岁,全家为了躲避战乱,逃到越南同登地区。他的父亲在那边给人做苦力,一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吃不饱穿不暖。到了13岁,何国安被当地法国人抓去当苦力,修筑那个叫法国炮楼的工事,也就是后来的鬼屯炮台。他每天扛水泥、搬钢轨,身上全是灰尘,手上磨出老茧,干了好几年重活。解放后,他终于回到祖国,在广西凭祥电厂找了份工作,当上了民兵连的老兵。 过去中越边民关系还算融洽,友谊关那边大家常来常往,互换点货物,日子过得平静。谁知几年下来,越南那边开始闹腾,在我边境挖工事,架铁丝网,埋地雷,插竹签。凭祥的民兵和百姓被伤了60多人。何国安的外甥、民兵排长余桂东在地里干活时,踩上越军埋的地雷,左腿直接被炸断,鲜血直流,20岁的小伙子从此成了残疾。这些事让边民们气不过。何国安看到这些,平时留意边境动静,总想着有机会得帮上忙。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何国安在电厂拉煤干活,午休时回家路上看到从同登前线运回的伤员躺在卡车上,脸色苍白,衣服破烂。他心里一沉,赶紧找到边防部队首长,要求带路去攻同登的核心工事。他的特殊经历就是早年修过那个法国炮楼,对内部结构了如指掌。部队首长一听,马上批准。他赶到前线指挥部,摊开地图,用手指比划着介绍:混凝土围墙用钢轨做钢筋,厚3米,有5个进出口,30多个火力点,四面连通,长70多米,宽40米,下部连岩洞,里面有自来水、饭堂、仓库、厕所,甚至还有舞厅,能容纳一千多人。他还参加战斗部署,帮着讨论怎么打。 何国安作为民兵,带上一支冲锋枪,跟战士们一起行动。他的家就在凭祥市隘口大队,跟越南山水相连。过去他熟悉边境小道,边民常走那些路径交换东西。现在他用这些知识,帮部队规划路线,避免雷区。到了同登战场,鬼屯炮台位于平顶山上,是法国人花三年建成的,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越军在里面加固了工事,挖环形堑壕,能和附近高地组成交叉火力,封锁交通要道。越军把所谓英雄团指挥部设在这里,五六百人缩进去,打算顽抗到底。 2月21日上午7点,围歼平顶山鬼屯炮台的战斗开始了。炮弹从后方飞来,砸在山体上,尘土飞扬。战士们推进,空气中焦味弥漫。越军从围墙后开火,阻挡脚步。经过11小时激战,我军占了表面阵地,炸毁4个进出口,但核心没破,越军还从里面射击。2月22日,从谅山来的越军想接应,没靠近就被消灭。鬼屯炮台成了孤立点。我军继续炮击,一百多发炮弹打过去,山顶震动,但工事没裂开。部队付出牺牲,有些战士倒在坡上。 何国安带冲锋枪,跟战士绕山观察。从山脚到顶,他喘着气,眼睛扫视地形。山体被炸得坑坑洼洼,水泥碎片到处是。他记得顶部有个天窗,盖着水泥板,但时隔30多年,位置记不清了。他领战士冲上山顶十次,子弹擦身而过。大家趴下爬行,推开碎石。2月24日中午,他带8个工兵上山。越军炮弹在附近爆炸,土块砸来。他们低头往前,一块块掀水泥碎片。他回想位置,用脚步丈量,终于找到天窗。大家搬开板子,黑洞出现,里面传越军声音。 部队翻译用广播筒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何国安用越语喊,洞里射出子弹,大家闪开。战士们往洞里抛柴草,浇汽油。再次喊话,越军不理。他们用喷火枪点火,大火烧起,引爆弹药。轰的一声,山体震动,工事崩裂。一个越军逃出,被俘。鬼屯炮台里面结构复杂,何国安知道一次爆炸可能不彻底。他继续搜索,找到第二个天窗,用同样方法爆破。这次再没活的越军出来。战后据说越南挖出1100多具尸体,包括越军12团和当地官员。 2月25日,残余越军被消灭,从工事逃出的被俘。同登战斗结束,何国安请求带路挺进谅山。他熟悉地形,领部队走小道,避开危险,穿越山林。在谅山一线,他指认工事位置,帮部队部署,立下战功。战斗中,他扛枪在前,提供路径信息。何国安为消灭同登守敌作出重大贡献,荣立一等功,军委授予他支前模范称号,还批准火线入党。表彰时,他站在队伍中,接受荣誉。战斗后,他回凭祥,继续在电厂工作,当民兵。

0 阅读:483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