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不能理解了! 苏超明明是业余城市联赛,让原职业队员上不说。之前大面积纹身都是用长袖遮起来的,怎么这一场南京VS徐州大战,南京队球员滕帅花胳膊上场。 人人都知道你是专业球员,但不能把之前的恶习带来吧! 苏超之所以是苏超,不是球员素质有多高。只是一开始没有多少经济价值,这些职业淘汰的球员没有太多想法。 其实纠结的从来不是纹身本身——现在早没人把纹身等同于“恶习”了,真正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那份一直没说破却人人遵守的默契,被轻易打破了。之前不管是刚退役的职业球员,还是踢了十几年的业余老炮,只要纹身盖不住,都会主动穿长袖球衣。不是怕联赛管,也不是怕别人说,是心里清楚业余联赛的根在哪儿:大家来这儿不是为了耍威风、亮身份,是下班换身汗衫,跟一群同样爱足球的人跑一跑,赢了就凑钱买几箱啤酒,输了也能拍着对手的肩说“下次再掰头”。这种不分高低、只论热爱的平等劲儿,才是苏超最吸引人的地方。 可原职业队员一进来,这份平等就容易变味。不是说业余联赛容不下专业球员——相反,他们的技术能带动大家进步,场边看球的也乐意看更精彩的对抗。但问题是,有些球员好像没把“业余”这两个字放在心上。之前在职业队可能习惯了被围着、被捧着,到了苏超的场地上,还端着过去的架子。别人都规规矩矩穿长袖遮纹身,就他亮着花胳膊跑;别人传球失误了会说句“我的”,他可能还会甩脸子抱怨队友。这哪是来享受足球的,倒像是来“降维打击”,用“前职业球员”的身份找优越感。 苏超一开始能攒起人气,不就是因为“接地气”吗?没有天价门票,没有复杂的商业赞助,场上的球员可能是隔壁公司的程序员、楼下餐馆的老板,甚至是刚放学的学生。大家不在乎你以前在哪个队踢过,踢过什么级别,只在乎你传球给不给力、防守干不干净、输了服不服气。可现在呢?随着联赛慢慢有了名气,有些职业淘汰的球员心思就变了——不再是单纯为了踢球的快乐,反而想靠着“前职业”的标签刷存在感。纹身不遮,或许就是这种心思的小流露:潜台词好像是“你们看,我跟你们不一样,我是专业的,不用守你们的规矩”。 更让人犯愁的是,业余联赛偏偏没个明确的规矩来管这些事。不像职业联赛,足协有白纸黑字的着装要求,苏超靠的全是大家默认的“潜规则”。之前没人打破,大家就相安无事;现在有人先开了头,后面的人要么跟着学,要么心里犯嘀咕:“凭什么他能这样,我就不行?”慢慢的,平等的氛围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互相攀比身份、计较谁更“专业”,那苏超跟那些满是功利心的联赛,还有啥区别? 说到底,业余联赛的魂是“快乐足球”,不是“身份秀场”。前职业球员有技术优势是好事,但更该做的是用技术带动队友、帮联赛变得更好,而不是用花胳膊、用过往的身份拉开距离。毕竟到了苏超的球场上,大家都是穿着球衣追着球跑的普通人,没有谁比谁更高一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苏超𣎴应该让这花胳膊黄头发上场2025年,一场江苏省超级足球联赛红遍大江南北,
【6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