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北大博士王永强移民美国后,整整20年都未回国。母亲病危时,他也拒绝探望。母亲含泪呼喊 “强强,回家吧,妈想你”。众人谴责其冷漠不孝,可有人却透露,背后或许另有隐情…… 王永强1969年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穷村子,父亲靠卖鼠药养家,母亲管家务,家里三个孩子,大哥从小有病,二姐辍学打工,他是最小的那个,从小被当成希望。他聪明,6岁上小学就帮老师改作业,换点钱买书。家里人觉得读书没用,总让他干活。他上中学时,家穷到要他辍学,他跪求父母才继续,每天走十几里路,只带块馒头。中考全县第一,进重点高中,捡废品和老师资助才撑过去。1987年考上苏州大学物理系,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大学里做家教搬东西,钱一半寄家一半交学费,学校补贴4元,他留1元买笔,其余给家里。 毕业后读硕士,再进中科院博士。北大博士后时,跟导师女儿结婚,父母没来,还让人带话要钱给大哥治病。婚后家里不停要钱,婚姻崩了,1999年离婚。同年有机会去日本深造,父母到北京闹,他一句话不说就走了。2000年定居硅谷,当高级工程师,年薪几百万人民币。从此断联系,连户籍都注销了。 王永强在美国硅谷混得不错,年薪高,生活稳定,可他跟家里彻底断了。2019年,母亲郭巧娣癌症晚期,躺在医院,她录视频求儿子回家,声音弱弱的,泪水直流。家人发到网上,网友看到后感动又气愤,有人挖出他在美国开好车住大房子,却对母亲不管不问。记者打电话,他只说“家务事,外人管不了”就挂了。网上骂声一片,说他不孝,白读那么多书。 舅舅郭学武出来说话,说王永强小时候饿肚子给大哥买药,上大学钱全寄家,结婚后还被逼管家里事。舅舅觉得家里要得太多,让他心寒了。这话一出,舆论分两派,有人还觉得他过分,母亲临终都不见;有人想,家庭长期索取,是不是把他逼绝了。母亲床头有个铁盒,装着他旧奖状和1996年200元汇款单,她一直攥着这些。 网上讨论热烈,有人寄信骂他忘本,也有人分享类似经历,说家庭责任得有个底线。母亲反复看视频,等电话,但没动静。王永强那边,记者去硅谷找,他避开不谈。公众意见分裂,但大多数还是谴责他冷漠。 郭巧娣去世前,铁盒还在床头,她攥着那些东西。2019年冬天,她走了,没见到儿子。追悼会上,有人捐美元,夹字条“生养之恩,汇单为证;余生之痛,墓碑为凭”。大家猜是他,但没证实。他没露面,记者拍到他在硅谷公园坐着,一言不发。事件闹一阵子就淡了。 网友开始聊深层东西,孝道重要,但家庭拖累得有个限。有些人说他逃责任;其他人觉得他被逼无奈。真相谁知道。老屋桌上,铁盒放着,汇款单黄了,记着当年和后来遗憾。王永强从小拼死读书,出农村成北大博士,却跟家人闹成这样。有些人说他无恩;其他人说他有苦。孝顺啥样?这没准答案,只剩叹息。 他出国断联,想甩掉过去包袱。母亲病危没回,心结太深。舅舅话说清,家里把他当提款机,他扛不住。但母亲呼唤没回应,还是凉薄。
也怪不得大家喷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去年椅子标签是这样的,当时大家一致好评!但是今年
【175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