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悲剧之天京城内的内讧 1851年“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取胜,1853年3月攻克南京并定都,改称“天京”。定都后虽北伐失利,但军事上多次获胜,1856年春夏更是控制江西五十二州府、守住武汉,击溃威胁天京的“江北”“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然而,天王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权力之争随即爆发,引发“天京内讧”,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洪杨矛盾源于太平天国“政教合一”体制:1848年冯云山被捕时,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稳定拜上帝会,洪秀全承认其合法性,导致“一朝二主”——政治上洪为天王、杨为东王,宗教上杨是“天父”代言人,地位高于洪,为分裂埋下伏笔。 杨秀清有卓越才能,永安建制时被封东王,节制各王。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耽于享乐,杨秀清更以“天父下凡”斥责洪秀全,如1853年因洪虐待女官当众逼其受杖,还任意处置其他官员,大权独揽。1856年8月,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及世子为“万岁”,矛盾激化。 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顶天燕秦日纲回京,9月1日韦昌辉率部血洗东王府,杀杨秀清及府中所有人,后又滥杀无辜,一月内杀两万余人。翼王石达开赶回劝阻,韦昌辉欲杀他,石达开逃出,家属被斩。石达开率四万精兵回天京,斩杀韦、秦。 此后石达开辅佐朝政,但洪秀全猜忌心重,重用洪氏兄弟排挤他。石达开忍无可忍率精锐出走,六年后在大渡河被围歼。天京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父天兄”相残让神话受疑、信念破灭,基础动摇,预示了失败。
1980年崇陵清理之时,光绪皇帝遗骨的惨状实在令人揪心。1980年在清理崇陵地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