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扎哈罗娃一语中的!九三阅兵纪念仪式,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中国一家的历史记忆

士气沉沉 2025-09-06 15:42:23

[微风]扎哈罗娃一语中的!九三阅兵纪念仪式,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中国一家的历史记忆,而是全世界对抗纳粹,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的胜利,这是属于全人类的记忆。 这位以犀利言辞闻名的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总能精准切中要害。她站在莫斯科的讲台上,目光穿透时空,将北京的纪念活动置于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宏大叙事中,让历史的回响在当代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清晰可辨。 天安门广场的晨光中,军靴踏过石板的铿锵声与八十多年前战场的炮火声奇妙地交织。2025年9月3日的纪念大会,七十分钟的仪式浓缩了十四年浴血奋战的沧桑。 当战机掠过广场上空,拉出象征胜利的彩烟时,观礼台上的缅甸华侨谢明贵眼眶湿润。他祖父曾远征滇缅,此刻的轰鸣仿佛是穿越时空的致敬——这场纪念早已超越国界,成为所有曾遭受侵略蹂躏民族的集体疗愈。 而在上海苏州河畔,四行仓库斑驳的墙砖下,国防大学教授张云正在讲述中国战场如何牵制百万日军,他的听众里既有白发苍苍的老兵,也有用手机记录的年轻人,历史在代际间无声传递。 联合国总部的玻璃幕墙内,各国代表肃立默哀。五月的那场特别会议早已为九月的纪念埋下伏笔——当秘书长念出二战伤亡数字时,会场落针可闻。 人类用八千万生命换来的教训,正在通过北京、纽约、莫斯科乃至全球各地的纪念活动被反复擦拭。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十一项研究成果中,那些泛黄的战时日记、新解密的档案数据,都在无声诉说:任何试图篡改历史的行径,终将在铁证面前溃败。 而扎哈罗娃对芬兰总统的犀利回应,更揭示出历史认知的现实意义——当有人轻言战争时,1944年苏芬战场的硝烟仍在警示后人。 天津的海风里,上合组织宣言的墨迹未干。普京总统的专机刚刚降落,九月的纪念便与当下的国际安全议题奇妙共振。扎哈罗娃在吹风会上强调的中俄"关键事件",此刻已化作宣言中"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的铿锵字句。 当美军"堤丰"中导系统在日本部署的消息传来,人们突然读懂阅兵式上那些装备的深层隐喻——不是炫耀武力,而是以最直白的方式提醒世界:和平需要实力守护,历史绝不能重演。 东方经济论坛的聚光灯下,扎哈罗娃突然切换成流利的中文:"祝在中国的俄罗斯朋友幸福安康。"这句温暖的祝福,与她此前抨击西方双重标准的锋芒形成奇妙反差。 或许这正是纪念的真谛——在铭记苦难的同时,更要珍视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当上海四行仓库的讲座散场,当联合国代表走出会场,当天安门广场的群众缓缓离去,历史与现实正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扎哈罗娃说得对,这记忆属于全人类,而守护这份记忆,是每个活着的人对逝者最庄严的承诺。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