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日本电视台直播中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要忘记南京大屠杀”的NHK中国主播,被判赔1100万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4年8月的一天,本来是NHK国际中文新闻节目的日常播报,但因为一位中国籍主播的脱稿发言,事情完全不一样了。 胡越,这位在NHK工作了22年的老员工,在镜头前的短短22秒,让自己失去了饭碗,也引起了日本社会和舆论的强烈震动。 后来,东京地方法院裁定他要赔偿1100万日元,大约54万元人民币,这个结果让人震惊,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背后的真相。 当时播报的新闻,是关于靖国神社被人涂鸦的事件,墙上赫然写着“军国主义去死吧”和“厕所”,但NHK的编辑处理新闻稿时,把这些关键的字眼全部删掉了。 稿子里只剩下“有人乱写乱画”,把带有历史批判意味的表达,硬生生降格成了一条无关紧要的社会新闻,胡越在日本媒体一线干了二十多年,他很清楚其中的意味。 靖国神社象征着军国主义的历史,本就敏感,再加上有人写下这样的文字,更是一种现实的抗议,可编辑不允许播出,连“军国主义去死吧”都被屏蔽掉,这对他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他向责任编辑提出修改意见,希望能把删掉的部分加回来,但回应却是冷冷的一句“按稿子念,不要大声喧哗”,对于一个职业主播来说,通常只能选择服从。 可当镜头亮起,他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决定,在直播时,他先补上了那句“军国主义去死”,紧接着,他脱稿加入了几句话。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随后还强调“不可以忘记南京大屠杀,不可以忘记慰安妇和731部队的罪行”,这些内容完全不在原稿中,但他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 整个过程只有二十多秒,但冲击力极大,NHK直播间的工作人员当场愣住,节目播完没多久,NHK就开始调查,还第一时间通过合作机构向胡越所属的外包公司抗议。 外包公司也随即与他解除合作,22年的职业生涯,因为22秒的话语戛然而止,这不仅仅是丢掉了一份工作,而是彻底被行业抛弃。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2025年9月1日,东京地方法院下达了判决,要求胡越赔偿1100万日元,理由是他在直播中脱稿发言,损害了NHK在国内外的声誉,让他们不得不解释和道歉,还说他的言论与“日本公众的观点”不符。 这样的裁决在法律层面似乎找到了理由,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把历史事实和主权立场,硬套进了所谓的“信誉受损”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方面选择在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夕公布这个判决,显然是有意释放政治信号,对内可以表现出强硬姿态,对外则借机宣示立场,这种精心安排的时间点,更说明了问题背后的复杂用意。 判决公布后,胡越已经回到中国,他没有提交正式的反驳材料,但在社交媒体上用“树语treetalk”的账号发声,他写道:“与历史为敌者,和屠杀者同罪,反省历史,方有未来。” 这句话既是对日本社会的回应,也是他坚持立场的宣告,他还批评日本媒体,认为它们不仅掩盖历史,还故意屏蔽中国真实的发展面貌,让普通日本民众对中国的认知至少滞后十年甚至十五年。 NHK在诉讼中反复强调自己名誉受损,却没有回答核心问题,钓鱼岛的归属是有充分历史和法理依据的事实,南京大屠杀更是被国际社会公认的反人类罪行。 这些并不是“多余的言论”,当新闻主播在直播中说出这些内容时,也许确实违反了台本,但他所触及的是真实的历史,相比之下,删改新闻稿件、遮掩不利信息,才是真正损害媒体信誉的行为。 从个人角度来看,胡越的选择意味着巨大的代价,他失去了稳定的职业收入,也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 但从社会意义上看,他的22秒发声让更多人意识到,真实和良知才是最宝贵的,新闻工作不是机械地念稿子,而是肩负记录真相的责任,面对遮掩,他选择说出自己的立场。 这件事也给在海外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敲响了警钟,爱国不只是留在国内时的口号,更体现在面对外界质疑和扭曲时,是否敢于坚持底线。 胡越没有在重要的场合沉默,而是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说出了属于自己和民族的声音,这种坚持可能很短暂,但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一份工作。 他在直播里的那22秒,是一段呐喊,也是一个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不要放弃维护领土和尊严的立场。
历史的伤痛无法抹去,只有承认错误、正视过去,才能真正走向未来,日本媒体的掩盖和法院的裁决,改变不了这些事实。
1100万日元的判罚固然沉重,但比起历史的分量,这个数字显得苍白,胡越的22秒,不仅刻在了当时的电视画面里,更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里。
信源:大河报——在日本电视直播时呼吁“勿忘南京大屠杀”!NHK前中国籍员工被判赔约54万元,因回国暂未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