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唱衰中国阅兵:武器很厉害,但缺乏实战经验 中国9.3阅兵后,BBC发布评

飞绿说历史 2025-09-06 14:13:19

BBC唱衰中国阅兵:武器很厉害,但缺乏实战经验 中国9.3阅兵后,BBC发布评论员弗兰克·加德纳的观点称,如今的解放军今非昔比,20年前的解放军及其装备远远落后于西方。 这次阅兵不仅是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仪式,更是一场展示国家军力的公开亮相。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这几年我国军队的装备更新换代非常快,不管是空中的战斗机、地面的导弹系统,还是海上的舰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可以说,今天的解放军和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了。   但就在我们为自己的国防力量感到自豪的时候,英国的BBC也发声了。   他们的评论员弗兰克·加德纳在报道中承认我国的武器确实先进,尤其提到一些让西方都感到压力的装备,比如高超音速武器、先进的战斗机技术和快速崛起的海军力量。   但问题是,他在夸了一圈之后,突然转了个弯,说我国军队“缺乏实战经验”,还暗示说这种情况会影响战斗力。   这话说出来,显得挺有意思的。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你变强了,我承认,但我还是要挑点毛病”。   他们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中国的装备确实先进了,数量也上来了,但如果没打过仗,那就不算真正厉害。   于是“缺乏实战”这几个字,就成了他们的关键词。   说到底,这种说法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听了。   过去几年,西方媒体没少拿这个说事。他们总觉得,军队只有经过实战的考验,才算得上有战斗力。   而我国近年来确实没有参与过大规模战争,除了在边境有过一些小规模冲突,比如和印度之间的摩擦,大多数时候,我国军队都保持克制,也没主动出击。   这就被他们拿来当成“软肋”来讲。   但这种理解本身就有问题。按这个逻辑,难道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打仗、死人流血,军队才算有用?那是不是和平时间越长,就越说明军队没用?显然不是这么回事。   我国一直强调“防御性国防政策”,和平发展是国家的主张。   军队不是用来打仗的工具,而是用来保卫和平的后盾。没打仗,不等于没准备;不主动出击,也不等于没能力应对。   再说了,现代战争也早不是几十年前那种人海战术了,打的是系统、信息、指挥协同能力。   只靠“实战经验”来判断一个军队的战斗力,未免太过片面。   现在的训练早就不是走过场,很多演训科目都模拟实战环境,甚至比真打仗还要复杂。   像联合演练、跨军种协同作战、全天候多维度的训练,这些都不是摆摆姿势,是真刀真枪地在练能力。   其实BBC这篇文章的立场也不难理解。   我国军力进步太快了,已经让一部分西方国家感到压力。   他们长期习惯了自己在军事上的优势,突然看到一个国家在不打仗的情况下,装备越来越先进、体系越来越完整,自然会有些不适应。   他们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国这些年的军事发展确实厉害,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完全承认我们的能力,于是就拿“实战经验”来说事,这样既显得客观,又能保留一点自我安慰。   还有一点也值得说说,BBC在文章里提到1979年我国和越南的那场自卫反击战,用词非常不友好,甚至用了“侵略”这种词。   这种说法明显带有偏见,也不尊重历史事实。   那场战斗是我国在边境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做出的回应,过程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不存在所谓的“侵略”问题。   把这段历史歪曲成攻击我国军队的借口,显然不是在做客观报道,而是夹带了不少立场。    参考:中华网——外媒酸中国军事装备 评论区翻车 和平发展获赞

0 阅读:9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5
2025-09-06 18:43

歼十以前也没有经历过实战检验,上了战场照样打的“阵风"满地找牙,打的美欧心碎了一地!西方洋鬼子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一个老头

一个老头

2
2025-09-06 17:43

缺乏实战?要不昂撒人当回试验品

用户13xxx31

用户13xxx31

1
2025-09-06 17:53

参加过实战的,就只能拉彩带,连解说台词都没混到那个。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