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宁愿抱着木板睡觉也不碰我!"2021年江苏淮安,一对结婚仅一年的夫妻,因夫妻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06 13:37:30

"他宁愿抱着木板睡觉也不碰我!"2021年江苏淮安,一对结婚仅一年的夫妻,因夫妻性 生活频率问题产生严重分歧。 妻子要求和丈夫每周三次,但丈夫却称每月最多三次,甚至还在床中间加了块木板,以防止妻子晚上动手动脚,后来丈夫还制定了一份《婚内协议》,禁止强制发生关系,并要求妻子签订。 后来丈夫实在受不了妻子的需求,果断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了!   江苏淮安法院的庭审现场,一份写着“强制同房罚款200元”的《婚内协议》被摆在原告席上。高某指着协议,声音沙哑地说:“我连晚班回家睡个安稳觉都做不到,只能靠这个约束她。” 而被告席上的陈某,攥着抑郁症诊断书哭诉说:“他宁愿在床中间加块木板,也不肯碰我,这不是冷暴力是什么?”   婚后第一个月,会计陈某就明确提出“每周3次夫妻生活”的需求,而在工厂上晚班的高某,每次只能维持5-10分钟,还提出“每月最多3次”的上限。 陈某的怀疑从“出轨”转向“性功能问题”,多次催高某去医院检查,却被高某视为“侮辱人格”。 矛盾激化的某个深夜,高某下班回家,发现陈某又在床边等他,他没争吵,只是默默找来一块木板,卡在双人床中间。 这道物理隔断,成了两人情感的分水岭:陈某觉得丈夫在用“冷处理”虐待自己,患上了抑郁症;高某则觉得,这是他能保住“最后一点休息时间”的唯一办法。   《婚内协议》的出现,更像是高某的“绝望反击”。木板没能阻止陈某的需求,她开始在高某拒绝时辱骂、摔东西,高某无奈之下写下协议:“若强制同房,每次罚款200元。” 陈某起初抵死不签,直到高某说“不签就离婚”,她才哭着签字。可协议成了一纸空文。 陈某依旧我行我素,高某的工资里却多了几笔“罚款”记录,他把这些单据攒起来,成了后来起诉离婚的证据之一。 “我不是在乎那200块,是想让她知道,我的身体和意愿,不是她可以随意支配的。”高某在法庭上的这句话,道破了婚姻中最核心的问题:尊重的缺失。   当庭审深入,另一个争议点浮出水面:谁才是家暴的受害者?陈某哭诉自己长期遭受“冷暴力”,认为高某对她的需求视而不见,导致她抑郁; 高某则拿出录音证据,里面是陈某频繁的辱骂声:“你是不是男人?连这点需求都满足不了!”法院最终认定,陈某的辱骂行为已构成家暴; 而高某对性需求的“冷处理”,虽让陈某精神不适,但更多是个人身体与意愿的表达,未达到“冷暴力”的法定标准。 “单纯对夫妻生活没兴趣,不是错”,法官的这句话,厘清了“需求未满足”与“家暴”的边界。   回溯两人的婚姻起点,相亲时的“快速决定”埋下了隐患。陈某觉得高某“老实、能过日子”,高某觉得陈某“率真、适合结婚”,两人没深入沟通过生活习惯、情感需求,就匆匆闪婚。 直到婚后面对最私密的性需求分歧,才发现彼此的认知差异如此巨大:陈某把“每周3次”视为“正常夫妻生活”的标配,高某却觉得“累了就该休息”; 陈某认为“丈夫该满足妻子需求”,高某则认为“我的身体我做主”。缺乏前期沟通的婚姻,在遇到核心分歧时,自然会陷入“指责—防御”的恶性循环。   最终,法院支持了高某的离婚诉求,判决的核心逻辑并非“谁对谁错”,而是“婚姻已无修复可能”。 这场离婚案的意义,远超个案本身:它提醒所有人,婚姻不是“凑活过日子”,而是需要提前沟通需求、尊重彼此边界; 它也暴露了婚内性权利保护的法律盲区,以及“家暴认定”中容易混淆的情感与法律边界。 从床中间的木板到200元的罚款协议,从抑郁症诊断书到离婚判决书,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好的婚姻,从来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索取或妥协,而是两个人在尊重与理解中,找到彼此都舒适的相处方式。   来源:裁判文书网,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法院

0 阅读:149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5

用户10xxx25

5
2025-09-06 14:19

丢男人的脸,干脆点做太监去算了吧

Kill all the Jewis

Kill all the Jewis

4
2025-09-06 14:37

肯定有很多男人幻想着娶上这样的老婆!但你真娶上了恐怕三个月就想离婚了!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2
2025-09-06 15:01

什么玩意?

佛山匠木人

佛山匠木人

2
2025-09-06 14:32

这个女人的丈夫原来是一个快枪手。

沙漠苍狼

沙漠苍狼

2
2025-09-06 14:21

一周三次都杀不了?废物,真特么废物

吉祥四宝

吉祥四宝

2025-09-06 16:20

浪费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