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正式宣布了 9月5日,立陶宛国防部公开证实:美国正式通知将大幅削减对其军

非常盘点中 2025-09-06 12:20:38

立陶宛正式宣布了 9月5日,立陶宛国防部公开证实:美国正式通知将大幅削减对其军事援助,部分项目甚至直接"清零"。 这记闷棍打得维尔纽斯措手不及,也让整个东欧神经紧绷。 这记闷棍打得东欧盟友集体发冷,要知道立陶宛为紧跟美国步伐,光是军费占比就飙到 GDP 的 2.5%,比北约要求的标准高出一大截,如今却落得这般下场,让人不禁想问:所谓的 "价值观同盟" 难道是纸糊的? 事情要从美国国防部那纸冷冰冰的通知说起,负责政策事务的立陶宛官员乌尔贝利斯透露,美国不仅要砍掉 "第 333 节" 军援项目,连 2020 年专为波罗的海三国设立的安全倡议都要终止,仅国会去年刚批的 2.28 亿美元拨款还能撑到明年秋天。 这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立陶宛全年国防预算也就 20 多亿美元,美国援助占比虽不算绝对多数,但关键的装备维护、军事训练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指着这笔钱运转。比如北约在立陶宛的装甲旅基地,从弹药库到雷达站,一半的升级资金都来自美国援助,如今项目骤停,等于前线哨所突然断了粮草。 更让东欧盟友寒心的是美国的双重标准,这边刚断了立陶宛的军援,那边却对菲律宾网开一面,特意豁免了 3.36 亿美元的安全援助,理由是 "应对亚太战略竞争"。 这种厚此薄彼的操作把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演绎得淋漓尽致,当欧洲的战略价值不如亚太时,盟友的死活就得靠边站。 五角大楼政策主管科尔比早就挑明:美国不可能同时兼顾欧洲防务和亚太布局,现在显然是把天平彻底压向了亚洲。这种赤裸裸的功利主义,让那些跟着美国反俄最积极的国家傻了眼。 回溯这几年的 "深情厚谊",立陶宛简直把美国当亲爹伺候。为配合对俄制裁,它第一个宣布停用俄罗斯能源,哪怕本国天然气价格暴涨三倍也咬牙坚持。 为表忠心,它冒天下之大不韪允许台湾设立 "代表处",结果被中国反制得贸易额暴跌 40%;在对乌援助上更不含糊,按人均计算的军援力度甚至超过了德国。 可这些 "投名状" 在战略调整面前全成了无用功,就像商店橱窗里的模特,用完就被扔回仓库。 美国这波操作其实早有预谋,今年 2 月特朗普政府就一刀切砍掉了 92% 的对外援助合同,540 亿美元的项目说停就停。 当时欧洲还心存侥幸,觉得自己是 "核心盟友" 能幸免,直到波罗的海安全倡议被砍才如梦初醒。更讽刺的是, 就在 7 月,美国防长还在表扬立陶宛增加军费的努力,转脸就釜底抽薪,这种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难怪欧洲外交官私下抱怨:跟美国谈承诺,还不如跟赌场签协议靠谱。 这记闷棍在东欧引发的恐慌正在蔓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赶紧核查自己的援助清单,发现 "第 333 节" 项目下的资金也岌岌可危;波兰虽然嘴上说 "理解美国战略调整",却悄悄加速了自主武器研发,显然是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抛弃的棋子。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0 - 2024 年欧洲武器进口量暴涨 155%,对美依赖度持续攀升,这种畸形的安全架构如今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 欧盟内部更是矛盾激化,马克龙刚牵头 26 国承诺向乌克兰派 "保障部队",美国就断了东欧盟友的后路,等于逼着欧洲自己填防务窟窿。 可欧盟军费本就捉襟见肘,德国忙着补自己的防空漏洞,法国想保存实力搞欧盟军,谁也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这种 "美国吃肉、欧洲买单" 的模式,让所谓的 "盟友义务" 成了笑话。 说到底,立陶宛就是被美国榨干价值的棋子。当美国需要有人在东欧牵制俄罗斯时,援助支票哗哗地开;当战略重心转向亚太,这些 "前沿阵地" 就成了可以牺牲的筹码。 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的报告早就预警:西方援助大幅削减后,盟友体系正在加速瓦解。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如今的维尔纽斯正在紧急自救,一边派高官赴美求情,一边悄悄缓和对俄关系,连之前喊得最凶的 "反俄口号" 都弱了八度。这生动的一幕再次证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美国可以为了亚太战略把立陶宛当弃子,明天也可能为了其他利益牺牲更多盟友。那些还在为美国摇旗呐喊的国家,真该好好看看立陶宛的下场 —— 今天的 "坚定盟友",明天可能就成了 "战略弃子",这就是美国式友谊的真相。

0 阅读:1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