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的进阶与困惑! 增程式技术路线正经历关键分化期,最近增程式技术又起争议。 智己推出配备“移动充电舱”的超级增程车型,通过77kWh大电池实现210km纯电续航,将增程器降级为应急备用,试图打破“过渡技术”的标签。而理想汽车却反向加码纯电属性,其新车型电池扩容至58.5kWh、纯电续航提升至240km,甚至计划推出纯电车型,引发市场对其技术路线转向的猜测。 这种技术博弈背后是市场的剧烈波动。2024年增程式车型销量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但2025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却从10.7%降至9.8%,7月销量同比暴跌11.4%。零跑、长安等品牌均出现销量疲软,智己超级增程版上半年销量不足2万辆,印证了市场对技术升级的反馈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全行业的竞逐,正倒逼增程式技术完成从“大油箱小电池”到“大电池小油箱”的关键跃迁。技术进阶的背后,是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与电控系统优化的双重驱动。 增程式技术路线的争议从未间断。一方面,车企的争相布局、技术的持续进阶不断打破技术桎梏。另一方面,销量的起伏不定、“过渡技术”的标签又为其未来发展增添疑云。 面对争议,技术专家提出不同预判。上海数策软件金永生指出,增程技术通过“发动机最优工况发电+高效电驱”的架构,本质符合电动化演进逻辑,其生命力取决于燃油车存续期与电池技术稳定性,未来仍有5-10年发展窗口。而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联盟张瑞锋则认为,当纯电续航突破500km并覆盖主流通勤需求后,增程技术或将萎缩,当前车企扎堆布局的风险在于同质化竞争,亟需将技术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差异。 增程式汽车并不只是短期过渡,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50%后,消费者对解决核心痛点、没有短板的产品需求愈发迫切,这种情况下增程式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这场技术路线的存续之争,终将由充电基建普及速度与用户场景需求共同裁决。
比亚迪不打算跟谁玩了。直接掀桌子。比亚迪不再妥协,整车2吨以内+100度
【32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