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街头访问,询问女孩子招上门女婿,愿不愿意在房产证上加女婿的名字,结果一个愿意的都没有。我记得很清楚,要是男人的房子不加女方名字,就会被说没有安全感、没有态度、没有诚意。 这事儿乍一看像“双标现场”,细想全是婚恋里藏着的“隐形秤砣”。咱们总说现在女性独立了,可有些观念还停在老地方——房子对男人来说是“家底”,对女人来说是“底气”。 但同样的“底气需求”,落在男女身上待遇天差地别。你看啊,要是男方买房不加女方名,评论区准炸:“这是没把人家当自己人吧? ”“结个婚还得提心吊胆过日子?”可要是女方有房,男方试探着问“能不能加个名”,搞不好被回“你咋这么算计?”“我凭自己的本事买的房,凭啥给你分?” 这背后藏着的是对“付出”和“回报”的双重标准。传统观念里,婚姻常被看成“男人买房、女人持家”的分工,所以房子自然成了男方的“责任清单”。 现在女性经济独立了,能自己买房了,可观念里的“安全感”还是绑在房产证上——只不过从“我要靠你买房”变成了“你必须给我加名”。至于男方呢? 社会默认他“必须有房”“必须主动加名”,却没人问他“加了名,万一婚姻出问题,我的权益怎么保障?”好像“安全感”只是女方的特权,“风险”只能是男方承担。 说白了,这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双标,暴露的是婚恋里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女方要“保障”,男方得给;男方要“保障”,女方却觉得“你不该提”。 可婚姻哪有单方面的“保障”?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与其盯着房产证上的名字,不如先想想:加名背后,是真心想和对方过一辈子的诚意,还是怕吃亏的算计?要是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加再多名字也拴不住人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家人们,老铁们,我今天真的有感而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李圣律师Z近的动态?
【3评论】【1点赞】
鱼鹰
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