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均三双的徐杰竟被淘汰! 这剧本到底想演啥? 中国男篮这次选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把一个在季后赛打出场均三双数据的徐杰拿掉,换上了29岁的高诗岩,这背后藏着郭士强教练组一个颇为固执的战术理念:防守优先,身高至上。 大名单一出,平均身高201cm,近三届亚洲杯最高。看起来人高马大,威风凛凛,仿佛要在内线筑起一道长城。但篮球不是只比身高的运动,尤其是在现代篮球的小球风暴下,这套逻辑已经显得有些过时。 我们来看看数据怎么说。徐杰,一个身高179cm的“小个子”,在CBA季后赛里打出了61.2%的真实命中率,后卫第一;助攻失误比高达4.8:1,防守效率值甚至能把对手外援的命中率压到32%。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后卫,但他用脑子打球,用效率说话。 反观入选的球员,高诗岩在国际赛场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8%,廖三宁的正负值是负数。更尴尬的是,整支队伍12个人里,只有3个人具备稳定的三分能力。这意味着,一旦内线被锁死,外线就集体哑火,进攻空间被无限压缩。 果然,亚洲杯首战就给了这套“身高论”一记响亮的耳光。对阵沙特,全队失误22次,创下近两年新高;三分命中率低至26%。关键时刻,球都不知道该交到谁手里,最后被对手逆转。这简直就是把徐杰的价值,通过反向的方式,狠狠地证明了一遍。 篮球评论员贾磊说,FIBA马上要把三分线扩大到7.25米,像徐杰这种能拉开空间的空间型控卫,价值只会越来越高。我们却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放弃了战术转型的机会,死抱着传统的身高优势不放。 徐杰的落选,不只是他个人的遗憾,更像是中国男篮在转型十字路口的一次迷茫。我们总是试图在“即战力”和“未来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但当选拔标准本身就与现代篮球趋势脱节时,这种平衡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放弃一个证明过自己的大脑,去赌一个早已不合时宜的战术,这真的值得吗?
萨姆纳终究还是去了广东:1、宏远还是有心争冠的,崔永熙、胡明轩、徐杰这国产外线不
【6评论】【5点赞】
小河果果
值得,结果说明一切,高诗岩就是比徐杰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