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3日报道,广西一老人收到孩子小升初的档案袋后,误以为是快递,就毫不犹豫就给拆了,谁料,将里面的资料拿出来后,才发现不能拆开,老人急忙跑到附近商店求助邻居,并买胶水试图补救,相关部门得知后回应了,网友:不认识的东西也敢拆? (信息来源:广西网络电视台——老人误拆孙子小升初档案,教育局:私拆或将影响孩子未来) 一份承载孩子升学命运的“命根子”档案,竟被家中老人当成普通快递意外拆启。当封条撕裂的那一刻,不仅是文件受损,更是一颗“定时炸弹”在家庭内部引爆。谁该为这份“意外”买单? 那份看似普通的牛皮纸袋,实则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凭证。它详细记录着学生的学籍信息、各阶段成绩表现以及奖惩情况,构成了其求学轨迹的官方记录。 档案外部的封条,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旨在确保文件内容未经任何篡改,维持其真实性与可信度。一旦这层封条被私自破坏,其所承载的效力便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被学校或教育机构视为无效,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或转学流程。 事实上,不只是小升初,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各类重要的密封档案都遵循着同样的严谨规定,其密封是为了保障信息流转的严谨性。 然而这份被严格密封的文件,却遭遇了一场“好心”的意外。 12岁的小孩即将升入初中,一日,奶奶在家中收拾时,发现桌上一个封得严严实实的黄色纸袋。奶奶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快递包裹,便顺手将其当成了儿子媳妇收到的快递拆开。 不料,袋中并非预想的衣物或零食,而是一沓带有红印章的学籍资料。奶奶虽不识字,但看到红印章,直觉事情不对劲。 意识到自己闯下大祸后,奶奶当场心慌意乱,既担心耽误孙子上学,又不敢声张,试图通过胶水自行“天衣无缝”地修复。 然而,当她向邻居询问这样行不行时,邻居一眼便识破了档案袋的特殊性,深知自行粘合毫无意义,明确告知老人需要寻求官方帮助。 这起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崇左市教育局于9月2日发布声明,明确指出档案虽不应私拆,但若不慎开启也并非无法挽回,可通过到相关单位重新加封盖章来解决。小孩父母得知后,迅速携带档案前往教育局,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这起风波背后,奶奶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源于其过往生活经验,这种关爱造成了无心的误解。对孩子未来至关重要的档案袋被随意放置在桌上,这反映出父母对这份文件的重视不足,未能妥善保管,更未向家中老人明确交代其重要性 “慢藏诲盗”,父母的疏忽,无疑为奶奶的“误拆”提供了温床,这件事的责任不应仅仅归咎于奶奶一人。在重要文件管理上,我们不仅要妥善保管,更要加强沟通,多一句提醒,或许就能避免一场不必要的麻烦,也能让这份“封条”背后的意义被更多人理解和尊重。
教育局都吓得连夜开会了。就为了一件事儿。开学前,求求了,别再为那点作业,跟孩
【66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