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贾玲一大早就拨通了冯巩的电话:“师父,我想请您客串一部电影,30万行吗?”冯巩一听勃然大怒,严厉地说了一句话,结果,令贾玲流下了眼泪。 贾玲小时候的她性格活泼,喜欢开玩笑,但家庭并不富裕。她从小就喜欢表演,经常在家里模仿电视剧和电影里的角色,逗得邻居们哈哈大笑。 贾玲在高考后考入了相声系,但入学初期,学院里有很多天赋异禀的学生,尤其擅长传统表演、台词和身段训练,而她的幽默感和喜剧细胞在课堂上并不被完全理解。 第一次上台表演小品时,她因为紧张而忘词,台下的笑声让她又窘又尴尬。 出道的转折点出现在2003年,当时贾玲通过朋友的推荐,参加了著名相声小品演员冯巩主持的“春晚小品海选”。 第一次见到冯巩,她心里既紧张又激动,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有机会登上这样的大舞台。 在海选中,面对台下评委的严厉目光,她以幽默、真诚的表演打动了大家,尤其是冯巩对她的天赋和舞台感赞不绝口。最终,她成功入选,成为冯巩团队的一员。 成为冯巩的徒弟后,贾玲的喜剧道路进入了快车道。冯巩不仅在技艺上悉心指导她,教她如何掌握舞台节奏、处理观众反应,还在职业规划上给予她很多建议。 在冯巩的指导下,贾玲开始在春晚、地方电视台的小品节目中频繁亮相,她的独特幽默感、夸张而自然的表演风格迅速赢得观众喜爱。 后来贾玲要拍电影,要做导演,当时很多人都很质疑。那天贾玲起了个大早,她翻来覆去,心里思绪万千——今天,她要做一件她既兴奋又紧张的事情。 她的手里握着手机,手心微微出汗,心跳得很快。电话簿上,那个名字清晰而稳重地映入眼帘——冯巩,师父。 她轻轻吸了口气,按下了通话键,耳机里传来了熟悉的铃声。每一声铃响都像是在敲打她的心脏,紧张得让她几乎想要放下电话。 终于,电话接通了。那一头传来冯巩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温和而带着惯有的幽默感:“喂,贾玲吗?这么早打电话啊?” 贾玲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发颤:“师父,我……我有件事情想请您帮忙。我在拍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想请您客串一场戏……我给您30万可以吗?” 电话那头瞬间沉默了三秒,紧接着,冯巩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带着一种既惊讶又带点训斥的语气:“啥?30万?我是你师父啊!你说啥呢,徒弟请我帮忙,还用提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帮徒弟都是应该的!” 贾玲愣住了,电话那头冯巩似乎一边在说着,一边情绪渐渐高涨,语速快得像是停不下来的火车:“你自己辛辛苦苦,把这部片子拼出来,你的心意、你的努力、你的作品,哪一样不是让我心里高兴的? 你给钱,我……我还不演了呢!你到底懂不懂我啊?这钱啊,对我来说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出来的东西,你这份心意,够了!” 贾玲听着师父滔滔不绝的声音,眼泪不知不觉地涌了上来。 她手指紧紧握着手机,泪水模糊了视线,却让她觉得胸口热乎乎的,像是被温暖包围。她哽咽着说:“师父,我……我只是……怕您太辛苦,觉得……应该给您一些报酬……” 冯巩打断她,笑声中带着坚定:“贾玲,你这小妮子啊,真是……我告诉你,这世上最贵的东西不是钱,而是心意和努力。 你自己辛苦拍出来的电影,我能帮你,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30万?拿去买点好吃的或者给自己用吧。” 电话这头,贾玲忍不住抽泣了起来。那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师父冯巩的身边,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胆怯地表演,第一次听到师父幽默却又严格的教诲。 “师父……”她哽咽着,声音里满是敬意和感激,“我……我真的很谢谢您。不是为了钱,是……真的想请您来演您也知道的角色,您在里面,电影就完整了。” 冯巩在电话那头笑了,那笑声像春风一样温柔:“傻孩子,你这电影啊,成功不成功,我看着就开心。 你能坚持到现在,不容易啊!我呢,能帮你,我当然乐意。别动不动拿钱出来说事儿,咱师徒之间,是心意,不是金钱!” 贾玲深吸一口气,擦了擦眼泪,心里像是卸下了大石头。
格局小了!说实话,如果我是贾玲,新电影我就不演了。原因很简单:已经遭遇抵
【3评论】【2点赞】
My love
好师父好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