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北京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30年,且价格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 更让人振奋的是,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也会增供,从380亿立方米提到440亿,远东管道也从100亿加到120亿,这是实打实的能源增量合作。 有人说中国在这项目上等了十年,其实好饭不怕晚。 自从2006年中俄签了初步备忘录,东线管道2019年就通了气,但西线一直卡在路线和价格上。俄罗斯想过蒙古,中国想过直连,各有各的算盘。 但现在看,双方都展现了战略灵活性——中国接受了过境蒙古,俄罗斯则在价格上做了让步,甚至承诺给中国的价低于欧洲。 俄罗斯为什么这么积极?看看欧洲市场就明白了。 俄乌冲突后欧洲拼命减少俄气进口,份额从40%暴跌到不到20%,欧盟还放话2027年前彻底断联。俄罗斯能源收入锐减,急需东方市场续上血流。 中国呢?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太明白能源安全有多重要了。 中东局势一紧张,霍尔木兹海峡就让人睡不踏实,而俄罗斯是邻国,管道一铺就能送气,稳定又可靠。 这回中俄各退一步,就是把各自需求拧成一股绳,真正实现了共赢。 西方某些媒体总爱炒作“中国孤立俄罗斯”,可这单大协议直接打了他们的脸。 美国制裁来制裁去,反而让中俄走得更近。2023年双边贸易冲到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更是占了三成以上。 这种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长远战略互信——两国从油气、核能到电力、北极开发,几乎覆盖了能源全领域。 也有人嘀咕过境蒙古会不会有风险,但三国联手恰恰降低了这种不确定性。 蒙古能收过境费,中俄能保障运输,三方绑在一起谁都不想出事。 而且这项目带来的不仅是气,还有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和区域发展机遇,东北和西部能源格局都可能被重塑。 说这是“一带一路”的标杆案例都不为过——硬联通铺管道,软联通对接战略,心联通加强信任。 当然,挑战不是没有。 管道要穿越复杂地貌,气候条件恶劣,环保问题也得慎重考量。国际局势万一有变,也可能影响项目推进。 但既然三国领导人拍了板,商业细节大可以慢慢磨。 从更广的视野看,这管道输的不只是天然气,更是一种新型国际关系范式。 中俄不玩零和游戏,不搞能源武器化,而是共商共建共享。当某些国家还在用制裁施压时,中俄蒙用合作证明了什么是互利共赢。 这种模式才真正可持续,才能给全球能源治理带来新希望。 所以,这条管道的意义远超出商业范畴。 它是中俄战略互信的见证,是全球能源东移的风向标,更是对美国霸权式制裁的响亮回应。 中国发展离不开稳定能源供应,俄罗斯转型离不开东方市场,两国肩并肩手拉手,不是谁要针对谁,而是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今协议签了,蓝图定了,接下来就看执行了。 我相信三国有智慧有能力把这事办好,为区域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 这条能源之路,通的是气,连的是心,稳的是局,赢的是未来。 参考资料:中俄蒙签天然气大单,“中国不在乎西方怎么想”——观察者网
干得漂亮!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
竹韵清风起
2025-09-04 11:49:39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