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战场上死伤越多,牺牲越大,就越能振作士气。” 那

史谈新语 2025-09-04 11:19:36

蒋介石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战场上死伤越多,牺牲越大,就越能振作士气。” 那么,这句话是对还是错呢? 其实两者都有,先说对的一面。 统帅制定战役计划时,必须要冷静,但是,在前线拼杀的战士们,却必须要有热血,要不怕牺牲,勇往无前! 很多时候,人的潜力都需要有外部条件的激发,比如到了战场上,如果战局很平稳,没有人伤亡,就很难激发出战士的斗志来,只有战局激烈,死伤无数,才会让战士们忘掉一切,激发出最强大的斗志,跟敌人拼个你死我亡! 而且,从宣传的角度来说,一场战役死伤越多、牺牲越大,就更有值得宣传的地方,更能激起全国民众同仇敌忾,激发起更多人的爱国心。 比如淞沪会战,蒋介石明明知道中国军队不是日军的对手,却仍然调集了全国几乎全部精锐部队投入这场战役,即使死伤无数,也命令部队继续坚守阵地,不能后退,就是这个原因。 蒋介石有一次去淞沪前线视察时,就对前线将士们说:“军人必须明生死之辨,然后可以发挥军人之大勇。有大勇,然后有最大的决心,蹈仁赴义,舍命不渝!” 当然,这只是对的一面,还有错的一面。 一个合格的统帅,都会讲究“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说白了,就是既要打败敌人,又要我方尽量少的伤亡。 但是,蒋介石就明显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在明显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要跟敌军打阵地战,寸步不让,这样就只会白白地牺牲大量的战士。 还是拿淞沪会战作例子,蒋介石选择在这里打是对的,但是,在明明打不过的情况下,还要不管不顾地继续牺牲,除了能证明老蒋是在“坚决抵抗”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说白了,这就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那些牺牲的将士们固然值得尊敬,但他们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蒋介石的无能造成的,要追究老蒋的责任! (参考资料:《蒋介石在淞沪战场》)#抗日战争#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91

用户14xxx91

2025-09-04 16:19

别扯了,当时蒋介石指挥不了全国的军队。淞沪会战,蒋介石先打光中央军,才让其它军阀愿意团结一致,踊跃抗日的。

猜你喜欢

史谈新语

史谈新语

用新视角讲述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