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后42年,司马懿的第4个儿子司马亮,活成了当年曹爽的样子。司马懿多谋善

史海奇报屋 2025-09-04 11:17:45

高平陵之变后42年,司马懿的第4个儿子司马亮,活成了当年曹爽的样子。司马懿多谋善断,雷霆出击,司马亮但凡有父亲一半的水平,也不至于被处死。 249年,司马懿、司马师父子突袭洛阳,控制城门,以郭太后名义下诏擒拿大将军曹爽。桓范携带大司农印章,逃离洛阳,投奔曹爽,建议曹爽前往许昌,以皇帝名义下令“靖难”。 相对司马懿而言,曹爽优势十分明显,手中有皇帝曹芳,两淮士兵绝对支持曹魏朝廷,还有大司农印章。司马懿的兵马,只有司马师训练出来的3千勇士,只要曹爽起兵,司马懿必败无疑。 桓范突围,司马懿胆战心惊,而桓范确实给了曹爽提出谋划,就是以武力抗衡司马懿,以皇帝名义讨伐叛逆。可惜,曹爽驽马恋栈,贪恋富贵与生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的洛水之誓,结果夷灭三族。 249年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赢了,奠定晋朝基业。但是,司马懿想不到的是42年之后的八王之乱,第4个儿子又活成了曹爽的样子,否则西晋王朝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司马亮,司马懿第4子,册封汝南王,官至太尉,都督豫州军事,位高权重,却与皇后父亲杨骏关系恶化。司马亮有谋略,却没有决断,做事犹豫不决,终究是输家,成为西晋的曹爽。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奄奄一息,希望杨骏、司马亮一起辅政。司马炎对杨骏并不放心,此人家族地位一般不说,人际关系还很差,而作为叔叔的司马亮威望较高,可以震慑其他势力。 杨骏想一家独大,利用司马炎病重的机会,通过手中的权力拿过中书草拟好的辅政诏书,将其收藏起来。本该是两人一起辅政,如今却只有杨骏一个辅政大臣。 杨骏不得人心,又担心司马亮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派外甥何邵率兵去袭击司马亮,将其处死。谋士何勖得知消息,建议司马亮立刻起兵,反杀杨骏,此时杨骏地位不稳,也没多少人拥戴,容易得手。 何勖给司马亮献策,先下手为强,可惜司马亮活成了曹爽。司马亮也知道杨骏不得人心,但他毕竟是当朝太后的父亲,他非常忌惮,便直接逃到封地许昌,远离朝廷。 291年,贾南风发动政变,处死杨骏,晋惠帝下诏让司马亮回来辅政。司马亮回朝,又跟自己的孙子辈楚王司马玮产生矛盾。为何呢?贾南风除掉杨骏,司马玮是第一功臣,凭什么让司马亮辅政。 贾南风以惠帝名义让司马亮回朝,明摆着是挑起司马亮、司马玮之间的冲突与仇恨,便于下一步行动。果然,司马亮、司马玮为了争夺禁军权力,经常争吵,正中贾南风下怀。 时机成熟,贾南风又矫诏斥责司马亮,给他扣上罪名,让司马玮出兵消灭辅政大臣司马亮。诏书是假的,大家都知道,故而许多士兵都犹豫,不想进攻汝南王府。 司马玮率兵围攻,士兵却不想战斗,可知人心之所向。司马亮在府上大喊:可否给我看皇帝诏书,我没有什么罪,为何如此?司马玮部将公孙宏不给,他很心虚。 谋士刘准告诉司马亮,这是贾南风、司马玮的计谋,王爷一定要果断,立刻率府上兵马杀出去,消灭这些人。司马亮不同意,公孙宏便催促士兵进攻,攻入了王府里面。 刘准很着急,对着司马亮说:局势万分危急,司马玮就是叛军,如今大王府上依然有数百忠勇可用的壮士,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奋力一击,打败叛军并不难。 司马亮还是不同意,司马亮认为自己没有错,到了皇帝面前解释清楚就可以了,没必要与朝廷军队过不去。司马亮此举,无疑大错特错,司马玮不是为了擒拿司马亮而来,而是直接处死,他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司马玮出掉司马亮的同时,又率兵冲入卫瓘府上,处死卫瓘。当年,卫瓘一手处死姜维、钟会,为司马家的西晋王朝立下大功,如今却被司马玮处死,也是可悲。 司马亮政务能力很不错,也很有谋略,威望也还可以,如果他能辅政,西晋历史将会改变。可惜的是,司马亮就是曹爽,他没有父亲司马懿一半的水平,有谋略而没决断,不敢放手一搏,终究是输家。 司马懿为何胜利,曹爽为何是输家,关键在于是否果断,敢于孤注一掷,换取最大的回报。司马亮为何是输家,手握大权,却有着曹爽一样的性格,如果一开始就是听取何勖建议,率兵拿下杨骏,司马亮未必不是赢家。

0 阅读:203

评论列表

阿玮

阿玮

2
2025-09-04 18:34

天道好轮回

猜你喜欢

史海奇报屋

史海奇报屋

屋内奇报,历史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