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多家印度媒体齐发声,中国城市的科技水平和治理能力,远非印度能比,印度要学习。就连印度知名反华派-帕尔基·夏尔玛(网称甲亢姐),也发出感慨:印度新德里的运营效率,不到天津十分之一;印度起码落后十年。 不得不说,听到印度这样的发言,我还是真有点不适应。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不管是印度官方还是民间,总爱拿中国当参照物,嘴上却很少服软,要么说咱们的发展“有水分”,要么说印度“潜力更大”,现在突然这样说,这转变来得也太快了,保不齐过阵子等他们缓过劲来,或者国内舆论需要,又该换个说法了,这种反复也不是第一次见。 不过话说回来,印度媒体和夏尔玛能说出这些话,倒也不是完全没根据。就拿城市治理来说,咱们国内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像天津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早就是数字化管理了——马路上的智能交通信号灯能根据车流实时调整,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有智能督导系统,就连菜市场都能扫码追溯食材来源。 再看新德里,街头经常能看到垃圾堆积成山,早晚高峰的堵车能堵到让人怀疑人生,地铁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不说,还时不时因为信号问题停运。 之前去印度旅游的朋友回来吐槽,说在新德里办个简单的营业执照,跑部门能跑半个月,各种手续繁琐得要命,反观天津,很多政务服务在家用手机APP就能办,半天就能拿到结果,这效率差距确实肉眼可见。 但咱们可不能因为这点赞扬就放松警惕,得清楚印度和中国之间,可不是简单的“谁落后谁先进”的问题,这里面藏着绕不开的根本矛盾。 首先领土问题就是死结,从藏南到西段边境,这么多年一直没彻底解决,双方在边境上的摩擦也没断过,这种涉及核心利益的分歧,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调和。 再说发展层面,两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想在亚洲乃至全球抢占发展先机,不管是能源资源的争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格局。 印度这些年一直想当“世界工厂”,还想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分一杯羹,而这些领域恰恰是咱们中国已经站稳脚跟的地方,未来的竞争只会更激烈,不会因为几句赞扬就变少。 更关键的是,咱们手里握着印度发展急需的东西——稀土。要知道稀土是制造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高端武器的关键材料,全球能稳定供应且加工技术成熟的国家没几个,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还有那些咱们多年积累的科技技术,比如5G、基建工程技术,印度自己短期内根本搞不出来,之前他们想建高铁,还得找咱们合作。要是因为他们夸了几句就放开技术和稀土管制,那可真是把主动权拱手让人了。印度一旦拿到这些资源和技术,转过头来很可能就会用在和咱们竞争甚至对抗上,这种亏可不能吃。 所以说,和印度打交道必须得有分寸,不能人家说几句好听的,咱们就掏心窝子。表面上可以正常交流,比如在经贸、环保这些非敏感领域搞点合作,毕竟互利共赢的事谁都愿意做,但骨子里的警惕性不能丢。 就像之前咱们帮印度建光伏电站,该按合同来就按合同来,技术层面该保留的核心环节一点都不能松,稀土出口也得严格按照国际规则和国内管控来,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友好舆论”就放宽标准。 说到底,印度这次风向转变,更多是因为他们自己在城市发展和科技领域遇到了瓶颈,看到中国的成果后难免会有感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真心接受“落后”的现实,更不意味着两国之间的根本矛盾会消失。咱们得清醒地认识到,国际交往从来都是利益为先,今天能夸你,明天也可能因为利益冲突反过来抹黑你。 所以,不管印度舆论怎么变,咱们该坚持的原则必须坚持,该守住的底线不能退让,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手里握着足够的筹码,才能在和印度的互动中始终占据主动,既不把关系搞僵,也不让自己吃亏。
一向自命不凡、喜欢自我吹嘘的印度媒体,认知怎么突然间全清醒了?印度多家媒体发声,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