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事公办还是故意刁难?”江苏南京,女子父亲去世几个月后,悲伤过度的母亲也住

唯一社 2025-09-04 08:41:30

“这是公事公办还是故意刁难?”江苏南京,女子父亲去世几个月后,悲伤过度的母亲也住进了ICU。按照遗嘱父亲的财产都留给了母亲,可母亲现在昏迷不醒又不能取钱,女子只得拿着准备的亲子鉴定书、死亡证明、遗嘱公证、委托书等全部材料,准备取出这笔救命钱时,工作人员又要村里的委托书,还必须是原件,这下女子彻底怒了,直接报警。 网易新闻于九月二日报道了一则关于一位女性因母亲重病急需取款而遭遇阻碍的事件。事件的主角是吴女士(化名),她今年经历了极大的打击:父亲几个月前因病去世,悲伤之余,母亲的健康状况持续恶化,最终不得不住进ICU。 幸运的是,父亲生前留下一笔遗产,并提前立下遗嘱,明确将所有财产留给母亲用于治疗和养老。考虑到ICU的高昂费用,吴女士希望通过银行取出这笔钱。然而,因大额资金提取需本人到场操作,母亲身体虚弱无法亲自前往。于是,吴女士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逐步准备了包括亲子鉴定证明、死亡证明、遗嘱公证、委托书等多项资料。 在一切准备就绪,吴女士以为可以顺利取款时,却被告知还需提供村委会出具的委托书原件。这个要求让她十分焦虑,因为之前已提供的委托书照片银行方面不接受存档。她只得联系亲戚赶紧开具委托书,拍照发给银行。 然而,银行工作人员坚持必须提供原件,不能接受电子照片的存档。对此,吴女士表达了极大的不满,觉得这无端增加了繁琐程序,既耗时又费力。她担心如果将钱直接转到医院账户,出院后余款无法退还,反而带来额外麻烦。 在情绪激动之下,吴女士选择报警求助。警方到场后,听取双方陈述,支持银行的做法,建议她尽快提供原件或选择将款项转入医院账户。经过民警的调解,吴女士逐渐平静下来,最终在确认收到原件后,安排快递寄送,随即赶赴医院照料母亲。 从法律角度分析,此事件涉及多方面的法律关系。首先,吴女士依据法律和银行规定,提供了充分的证明材料,行为应属合法。银行要求原件的做法,虽可能出于安全考虑,但是否合理仍需评估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关于银行建议将资金转入医院账户的方案,法律上允许,但必须明确,若资金未用完,剩余部分应由医院或相关机构退还给账户持有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银行作为服务提供方,应确保客户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不能随意设定不合理的限制。 总之,吴女士的行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银行的程序要求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兼顾客户的紧急需求和合理权益。而银行坚持要求提供原件的做法,是否合理,则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判,避免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影响到客户的合法权益。遗产取款困境 母亲病重 老人取款悲剧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唯一社

唯一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