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人还没到,“宣战书”就已经先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前,向全世界,扔出了一记重磅炸弹:“中俄,将联手,反对世界贸易中的歧视性制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访问,这是中俄两国,准备联手,向美元霸权,发起总攻的冲锋号! 普京在2025年8月29日对中国新华社的书面采访中,直接点出俄罗斯和中国共同反对全球贸易里的歧视性制裁,这些措施影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这话就是在访华前一天放出来的,等于提前亮明立场。俄罗斯和中国贸易合作越来越紧,主要是为了绕开美元主导的系统。2023年,两国贸易额达到2401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26.3%,中国连续14年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排在中国第八位。到2024年,贸易额又小幅上升到244.8亿美元,基本都用卢布和人民币结算,比例高达95%。 能源领域是重点,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从2019年运营起,就用本币支付。2023年,能源贸易额增长64%,天然气供应量增加10%。2024年,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达到310亿立方米,计划2025年升到380亿立方米。金融上,两国系统对接加速,俄罗斯多家银行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到2025年5月,这个系统覆盖187个国家和4900多家银行机构。俄罗斯外汇储备里,人民币份额从2023年的35%升到2024年的更高比例,国家福利基金中占比达60%。莫斯科现在是第三大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量翻倍,贷款需求也大增。 美国从2022年起对俄罗斯实施超过3万项制裁,到2025年总数达到30594项,大部分是针对能源和金融的。但这些没把俄罗斯经济压垮,反而让中俄抱团更紧。普京的话针对的就是这种制裁,强调两国合作是应对方式。印度从2023年起用人民币结算部分俄罗斯石油,巴西和中国也在2023年10月完成首次本币全流程交易。这些变化说明,去美元化不是空谈,实际在推进。 中俄合作在2025年继续深化,贸易额上半年虽有小幅下滑9.1%到1064.8亿美元,但整体势头稳。能源供应稳定,俄罗斯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对中国出口微增1%,管道项目运行正常。9月1日,普京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下机后直接去北京,会晤中国领导人,讨论多边合作。峰会期间,两国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协议,通过蒙古输送天然气,年产能500亿立方米,还把现有管道供应从380亿增加到440亿立方米。这等于进一步锁定了能源伙伴关系。 去美元化影响扩大,印度和巴西跟进本币结算,削弱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俄罗斯经济2024年GDP增长3.8%,高于七国集团平均水平,2025年预计0.9%,虽放缓但仍正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估都显示,制裁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刺激俄罗斯转向东方市场。
中俄蒙一锤定音,普京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在北京“得偿所愿”? 十年磨一剑,普京
【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