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人家是名校!”四川成都,一截瘫男孩考上了中南大学,因为无法照顾自己,就只能

文史小将 2025-09-03 17:21:49

“活该人家是名校!”四川成都,一截瘫男孩考上了中南大学,因为无法照顾自己,就只能带着父亲上学!没想到学校了解情况后,不仅给他免去了首年的学费,还发放了一笔助学金,甚至还给男孩父亲安排了工作,就只为让他继续前行下去!网友:只管往前走,有爱为你护航! “你只管往前走,有爱护航!” 四年前,一场脊髓肿瘤切除手术,彻底改变了王胤的人生轨迹。 那天清晨八点多,他被推进手术室,父母在门外焦急等待,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听到医生说手术结束。 可当王胤醒来时,却再也不能站起来,世界从此被固定在轮椅的高度。 对他来说,重新适应身体就像一场漫长的考验。 康复训练艰难而枯燥,仅仅是“学会坐起来”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耗费了他三个月时间。 每一次尝试,都是汗水与泪水的交织。 在中考前的关键日子里,困难接踵而至。 教学楼在四楼,没有电梯,楼梯成了不可逾越的屏障。 于是,父亲的脊背成了他的“双腿”,一次次把他背上楼,沉重的呼吸伴着坚定的脚步。 母亲则在后面紧跟,双手拖着笨重的轮椅和书包。 那一幕,成了很多同学眼里最深刻的记忆。 为了维持家用,父亲还开起了网约车,白天陪着儿子去康复训练,晚上则开车到深夜,回家时已是凌晨。 到了高二,家里又背负起更沉重的奔波。 为了求医,父亲几乎成了“铁人司机”。 每到周五晚上,他都会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带着王胤连夜驱车1200公里赶往陕西宝鸡。 周六一早看病,诊疗结束后,顾不上休息,就连夜开回成都,确保周一王胤能坐在教室里,不落下一节课。 一路上,母亲陪在后座,为他垫好靠枕、递水喂药,车窗外是一闪而过的无数灯火,而车内是一家人对生活的顽强坚持。 幸运的是,这份努力没有被辜负。 从中学到大学,教育体系也给予了他温暖的接力。 成都石室中学专门为他开放电梯,班主任把他的座位调在讲台旁,方便听讲和互动。 老师们格外用心,每堂课都会帮他提炼知识重点,让他能在比同学少三分之一的学习时间里,依然跟上进度。 至于生活上的细节,他的发小陶行剑从幼儿园就一路陪伴,是他最可靠的帮手。 帮他拿书本、推轮椅、甚至在食堂帮忙端饭,从不觉得麻烦。 王胤的人生被迫从“奔跑”变成了“坚持”,但在父母的背影、朋友的陪伴和学校的支持中,他一步步走得更加坚定。 轮椅限制了他的身体,却没有限制他的心。 这份关怀,在中南大学那里得到了升华。 他们没有丝毫推诿,而是主动给出了一个“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免除首年学费,免费提供教材,发放助学金,这些都还只是常规操作。 最关键的一步,是学校为王胤的父亲在校内安排了一份工作。 这一举措,彻底解决了这个家庭的后顾之忧。 它意味着父亲不仅能就近照顾儿子,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资助,而是在用制度的善意,去维系一个家庭单元的完整与尊严。 难怪网友们会说,这样的大学,“活该是名校”。 当然,所有外部的帮助,都需要一个足够坚韧的内核去承接。 王胤就是那个内核,身体的困境超乎想象,翻书、做笔记都比常人费力,还曾因尿道感染高烧到神志不清,住院近半个月。 可他从未放弃,坚持早读,深夜刷题。 中考617分,高考634分,这些成绩背后,是他用惊人的毅力从困境中抢回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中南大学的校友会为他专门发起了募捐,短短几天内,就有数百位校友伸出援手。 有人虽然早已毕业多年,甚至素未谋面,却仍然毫不犹豫地转来善款,并留言:“你安心读书,我们一起帮你把生活撑起来。” 那笔钱,最终凑成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基金,足够他未来两年的生活开销。 网络上,更是汇聚了一股滚烫的暖流。 有人在评论区写下:“只管往前走,有爱为你护航。”这句话像是一句承诺,也像是一盏灯,点亮了他艰难求学路上的黑夜。 每一个字都让王胤心头一热,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安慰,而是一种真正的托举。 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汇聚在一起,就成了推动他前行的力量。

0 阅读:0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