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

混沌于浮云 2025-09-03 15:41:24

1986年,23岁女医护刘亚玲以回家探亲为由,向医院请假,谁知她居然偷偷溜到了老山战场前线,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刘亚玲直接给领导写信,称自己在前线不回去了,领导得知后勃然大怒,以党性要求其回来,可刘亚玲却说:“哪怕开除我的党籍,我也不坚决回去,除非抬我尸体回去! 刘亚玲出生在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个普通人家,1963年那年。家里条件一般,她从小就爱学习,成绩在学校里拔尖。中学时候,她对医学感兴趣,常看些相关的书,还帮邻居处理小伤口。1980年,她考上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那时候竞争挺激烈,她靠努力进去了。在学校,她学基础护理,像包扎伤口、打针这些。毕业前,她看过南丁格尔的事迹,那位护士在战场上的经历让她记住了。1984年毕业,她本来能去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干后方工作,可她自己申请去南疆边境一线。分配到陆军67医院,她干护理活,技术过硬,工作细致,常加班练战地救护。她好几次给上级写报告,想上前线,说后方训练模拟不了战场真实情况,得去实际操作才能找出救治问题。领导觉得她年轻,又是女生,前线不合适,就没批。 在医院,刘亚玲负责病房巡视,检查患者情况,确保伤口没问题。她还学了更多战地知识,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生存技巧。1986年初,她又申请上前线,没通过。她就开始准备东西,带医疗用品和衣服。医院是云南边防的,她在那适应了边境环境。她的坚持让领导注意到,但也觉得她太倔。毕业后两年,她已经在医院积累了不少经验,处理过各种伤员。这让她更想去前线验证所学。她的家庭背景普通,父母支持她工作,但不知道她具体打算。她在学校时参加过模拟训练,练习在简单条件下处理外伤。这些都为她后来行动打基础。她没留在大城市,选择边境,就是想实际贡献。 1986年3月,刘亚玲请假说回家探亲,批了。她没回陕西,而是带东西,坐军车去老山。路上颠簸,她到了前线。那里炮火多,她进206阵地救护所。伤员不少,她马上干活,清理伤口,包扎止血。假期快结束,她写信给领导,说在前线不回。领导收到信,开会讨论,以党性要求她回来。她回信说,哪怕开除党籍也不回,除非抬尸体。她继续在前线,处理伤员,参与手术。一次战斗,她救了很多,衣服上血迹斑斑。她学避雷,整理用品。部队说她表现好,战士喜欢她。领导上报上级,联系前线想带她回,但她不肯。她的行为挑战纪律,但也显示担当。她在前线待了段时间,救治上百伤员。 在前线,刘亚玲利用专业,包扎伤口,转移伤员。炮火下,她不退缩,处理弹片伤。战士们传她事迹,士气高。她借探亲假去,是早准备好,学了救护知识,跟运输队混进去。没告诉家人。领导生气,但也担心她安全。开紧急会,上报,联系部队。部队回话说她干得好,不愿走。领导难办。她的事在前线成鼓舞。她的坚持源于想帮更多人。她没一时冲动,而是积累经验。她在阵地找到位置,与医生合作。战斗中,她转移伤员,确保安全。她的存在让战士有温暖。最终,上级协调,她从前线回。 上级协调,刘亚玲回医院。她违纪,受党内严重警告。但前线救治数百伤员,荣立一等功。她在战斗中坚持多小时,抢救四十多名,包括输液操作。1988年边境冲突结束,她回第四军医大学深造,学烧伤和皮肤外科。毕业去西京医院,当主治医师。处理患者组织,指导护士。2005年转业,自主择业。回西安长安区。2008年,在东马坊村开丰京医院。小医院,她坐诊,为村民看病。收费低,对伤残军人免费。村民排队,她检查病情,开方。她的医院成当地医疗点。她每天开门,整理病历。在社区受尊重。 刘亚玲在前线四年,七次上阵地。救数百伤员。她的选择从毕业开始,就偏向一线。转业后,没去大地方,扎根乡村。医院帮周边人,处理常见病。她的经历从护士到医生,体现奉献。她的事迹在战士中传,被叫战地女神。退役后,继续行医,帮助居民。她的医院对军人特殊照顾,体现责任。她没停下脚步,一直在基层干。她的故事显示普通人也能贡献大。 刘亚玲的路从学校到前线,再到乡村。她的坚持带来认可。一等功是她努力结果。创办医院,让医疗到基层。村民受益,她的工作接地气。她的经历激励人,选择一线不后悔。她的行为源于实际需要,不是空谈。她的贡献在救人和帮人中体现。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