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已经到了北京参加“93”阅兵式,赖清德说要严办。那么洪秀柱返台后有没有危险

重楼读世界 2025-09-03 01:37:38

洪秀柱已经到了北京参加“93”阅兵式,赖清德说要严办。那么洪秀柱返台后有没有危险?如果赖当局把她和柯文哲一样对待,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位74岁的国民党前主席刚结束两岸共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转身就在社交媒体写下:"历史从不因谎言失色。"这句平静的宣言,却让台湾海峡掀起了惊涛骇浪。 赖清德当局连夜发布"通缉令",扬言要"依法严惩"任何参与大陆活动的台湾人士。但历史反复证明,用政治铁幕遮蔽民族记忆的企图,终将被觉醒的民意击碎。 洪秀柱此行带着特殊的使命。她的父亲洪国华曾是台籍抗日志士,1943年在山东沂蒙山区参与伏击日军运输队时牺牲。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洪秀柱作为台湾代表受邀观礼,特意将父亲用过的绑腿布叠进行李箱。 今年93周年阅兵前夜,她专程到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在"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展区驻足良久,那里陈列着1945年台湾光复时民众欢迎国军的历史照片,照片里举着的"中国台湾省"木牌清晰可见。 赖清德当局的威胁手段并不新鲜。2024年台北市长蒋万安计划赴上海参加"双城论坛"时,台当局同样以"违反两岸条例"为由阻挠,最终迫使蒋万安取消行程。 但洪秀柱的特殊性在于:她不仅是蓝营代表人物,更是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活化石"。当民进党将"抗中"与"爱台"捆绑兜售时,洪秀柱的存在本身就构成对这种谎言的解构。 这种打压策略与当年对待柯文哲的手段如出一辙。202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期间,柯文哲因主张两岸务实交流遭绿营围剿,最终因京华城案被羁押。 但岛内民调显示,柯文哲支持率不降反升,台北市年轻选民中支持"两岸一家亲"的比例达68%。历史正在重演。 面对大陆的经济反制,赖清德当局正陷入两难。2025年8月,大陆宣布对台湾菠萝、释迦等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直接冲击台湾农业产值的12%。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福建晋江的食品加工厂迅速推出"台农特供"系列,用台湾滞销水果制作的果酱在大陆电商平台上架首日就售出23万瓶。 这种"你打你的,我建我的"策略,与2016年大陆对台商"惠台31条"形成鲜明对比,当政治操弄遭遇市场规律,经济绞索反而成为两岸融合的催化剂。 大陆对台青的柔性攻势正在奏效。洪秀柱访京期间,台湾电竞战队"红色风暴"用中文ID参加国际赛事,队服上印着"钢铁友谊"的汉字,这支由两岸青年组成的队伍,成员中60%来自台湾南部。 更微妙的是,大陆短视频平台上的洪秀柱北京日记话题,已有超过8000万次播放,其中台湾网友自发制作的二创视频占比达37%。这种民间文化交流,比官方外交更具穿透力。 国台办"依法追责"的八字回应,藏着精妙的法律逻辑。根据《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只有当"台独"分裂势力造成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面临现实危险时,大陆才会采取断然措施。 洪秀柱作为统派人士,其赴大陆行为完全符合"促进和平统一"的法律框架。反观民进党当局,其"抗中17条"中多项条款涉嫌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7-1条,这种"以法限缩自由"的操作,正在被岛内律师公会集体诉讼狙击。 更关键的是国际法层面的博弈。当赖清德当局宣称"台湾地位未定"时,大陆立即公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系统梳理从《开罗宣言》到《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法理依据。 这种"历史+法理"的组合拳,让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的诉求不攻自破,就像2024年台湾申请加入CPTPP时,19个成员国中有13个明确表示需先解决两岸关系问题。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洪秀柱的北京行或许将成为两岸关系转折点。当台湾年轻人开始用"两岸同属一中"制作短视频,当台湾企业家用"登陆"代替"赴大陆",当台湾学者在岛内开设"中国近代史"课程,这些微观变化,正在重塑宏观政治格局。 七十年前,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故宫文物;七十年后,台湾青年正通过数字技术将文物信息传回大陆。这种循环,印证了钱穆先生"历史终将回归其本来面目"的论断。 赖清德的威胁或许能让部分人恐惧,但更可能激发更多台湾民众思考:当历史真相与政治谎言激烈碰撞时,究竟该站在哪一边?答案或许就藏在洪秀柱随身携带的那本《台儿庄战役口述史》里——那里记载着无数台湾同胞用生命守护的民族大义。 信息来源: 洪秀柱已抵达北京 环球时报2025-09-02 14:12北京

0 阅读:1851

评论列表

chuweng88888888

chuweng88888888

10
2025-09-03 19:26

跟洪秀柱相比,蒋万安之流,就是一帮软蛋脓包

猜你喜欢

重楼读世界

重楼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