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前夕,特朗普再变卦,要让武装力量入乌,普京亮出底牌。 特朗普在短短一周内两次调整对乌政策,先是宣布削减对乌军事援助,转头就抛出“让武装承包商入乌修防御工事”的新说法,这波操作让不少人摸不着头脑,却实实在在把俄罗斯的神经绷紧了。 而另一边,普京刚结束对华高规格访问,带着3位副总理、十几位部长和企业高管组成的豪华团回国,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趟中国行就是普京应对美西方的关键底牌。 先说说特朗普这波“变卦”有多突然。8月28日,他还在共和党内部会议上抱怨“美国给乌克兰的钱太多了,欧洲人却在搭便车”,暗示要减少对乌投入。 可到了9月2日,他突然在记者会上改口,说“应该让专业武装承包商去乌克兰,帮他们把防御工事建得更结实”。 这话听着像是“换种方式帮乌克兰”,但稍微琢磨就知道不对劲,所谓的“武装承包商”,本质上就是带武器的私人军事力量,他们入乌和美军直接派兵,在实战中没多大区别。 为什么特朗普会突然转向?其实看看美国国内情况就懂了。2025年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正忙着争取保守派选民支持。 之前他“喊停援助”是为了讨好“反对无上限援乌”的选民,现在又提“武装承包商”,则是想在“对俄强硬”的议题上不输给对手。 毕竟美国国内不少人觉得“不能让俄罗斯在乌克兰占到便宜”,特朗普既不想真的派美军士兵去前线冒风险,又想显得自己“对俄够狠”,“武装承包商”就成了他眼里的“折中方案”。 可他没算到,这种看似“聪明”的做法,恰恰踩中了俄罗斯的红线。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底线一直很明确:可以接受乌克兰中立,但绝不能容忍美西方武装力量在乌克兰长期驻扎。 之前欧盟主席冯德莱恩说“欧洲多国在讨论战后派维和部队入乌”,俄罗斯外交部已经明确警告“这是在准备直接对抗”;现在特朗普又来这么一出,等于美欧两边都在往俄罗斯的底线撞。 要是真让这些“武装承包商”或者“维和部队”进了乌克兰,那乌克兰就成了美西方的“前沿军事基地”,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会被严重挤压,普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但普京这次没有像之前那样直接强硬回应,反而把重点放在了对华合作上。 他带的代表团里,有负责能源的副总理、主管经贸的部长,还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罗斯铁路公司这些巨头的高管,显然是冲着深化中俄务实合作来的。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最头疼的不是战场胜负,毕竟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已经稳住战线,甚至还收复了几个关键据点。 真正让普京担心的,是美西方的经济制裁。 俄罗斯经济太依赖能源出口,之前美欧联手限制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让俄罗斯外汇收入少了不少,国内通胀也一度走高。 想要长期顶住制裁,就得找到稳定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正是最佳选择。 这次普京访华,中俄敲定了好几个大项目,不仅要扩大天然气管道输气量,还计划在新能源、农产品贸易上加深合作,甚至要一起建跨境铁路,方便俄罗斯的矿产和中国的工业品双向流通。 这些合作可不是“象征性的友好”,而是真金白银的经济支撑,有了这些,俄罗斯应对美西方制裁的底气就足多了。 有人可能会问,中俄合作真的能帮俄罗斯顶住美西方压力吗?看看数据就知道。2024年中俄贸易额已经突破2400亿美元,中国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 俄罗斯出口的石油、天然气,有近40%都销往中国,而且还在修新的输气管道,未来几年供应量还会增加。 对俄罗斯来说,有了中国这个稳定的“买家”和“合作伙伴”,就不用再担心美西方制裁导致“能源卖不出去、商品买不进来”;而对中国来说,和俄罗斯的合作也能保障能源安全、拓展市场,是双赢的事。 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可能没意识到,他们现在的做法其实是在“逼俄罗斯和中国走得更近”。之前美西方觉得“制裁能拖垮俄罗斯”,可中俄合作一深化,制裁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这次普京带着豪华团访华,就是要让美西方看清:俄罗斯不是孤军奋战,有中国这样的伙伴在,就算美欧联手施压,俄罗斯也有底气扛下去。 要是美西方还想靠“派武装力量入乌”来威慑俄罗斯,恐怕只会让俄罗斯更坚定地和中国深化合作,到头来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网友们对这事的看法也挺有意思。有人觉得“特朗普就是为了大选在折腾,根本没考虑后果”,也有人说“普京这张‘中国牌’打得妙,经济稳住了,应对美西方就有底气了”。 其实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很明确:俄乌冲突要想结束,靠“派武装力量”或者“加码制裁”肯定不行,只有坐下来谈才是正道。 特朗普要是真为乌克兰好,与其琢磨“怎么派武装承包商”,不如想想怎么推动俄乌双方回到谈判桌前。 参考资料:英媒爆料:美国要向乌克兰派私人部队·扬子晚报
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普京,他们都只是俄乌冲突中的一枚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却另有其人。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