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县领导到村子里视察,发现一个63岁的老人竟穿着飞行员的裤子,他大惊,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03 00:20:33

1983年,县领导到村子里视察,发现一个63岁的老人竟穿着飞行员的裤子,他大惊,疑惑地问道:“老人家,你是不是当过兵?” 1983年,那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了没几年,县里的统战部长夏良柏下乡调研,这在当时是常态。一行人到了村大队部,正准备开个座谈会,村干部赶紧招呼一个正在院里忙活的老乡:“老王,快,给领导们烧点水!” 这个叫“老王”的农民,看着也就六十出头,背微驼,满脸风霜,一看就是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人。他话不多,点点头就进了厨房。可就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夏良柏的眼神“噌”地一下就定住了。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老王身上那条裤子。 那是一条老式的空军拉链裤,深蓝色,料子已经洗得发白,但版型还在。这种裤子,别说在1983年的农村,就是在城里也极其罕见。夏良柏自己也是军人出身,对这些东西敏感得很。他心里立马犯了嘀咕: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怎么会有这种装备?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老王虽然看着朴素,干活却利索,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透着一股子军人的规整劲儿。夏良柏越看越觉得,这位老人家绝对不简单。趁着倒茶的工夫,他终于忍不住了,拉着老人的手,指了指那条裤子,开口问道:“老人家,你是不是当过兵?” 老人愣了一下,随即憨厚地笑了笑,点了点头。这一问,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了三十多年的话匣子,一段几乎被遗忘的、足以写进教科书的传奇,就这么被一条旧裤子给“出卖”了。 这位老农,名叫王延周。他不仅仅是当过兵,他曾是黄埔军校16期学员,是中美空军混合团的王牌飞行员,是在抗日战争的天空上,跟日本零式战斗机殊死搏斗的空中猎手。 他1920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举人。可生不逢时,科举没了,他只能去青岛当学徒。时代的大潮把他推向了另一条路——参军。他先是进了29军,在军长佟麟阁将军麾下。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在南苑机场保卫战中,亲眼目睹了佟麟阁将军的壮烈殉国,自己也腿部中弹,差点把命丢了。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他心里那股劲儿更足了。考黄埔,进航校,他的人生目标变得异常清晰:上天,开飞机,把日本鬼子打下去! 机会来了。1941年,他被派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空军基地接受训练。那画面,一个从山东农村走出来的热血青年,突然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战机,在美国的蓝天上翻飞。那感觉,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为国家续命的希望。 学成归国,他直接加入了“飞虎队”。接下来的故事,听着都像电影。 第一次实战,轰炸日军火车站后返航,飞机引擎突然熄火。在急速坠落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发现是左油箱没油了,冷静切换油箱,硬是把飞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刚喘口气,就发现一架日军运输机,他二话不说,绕到敌机屁股后面,一套操作行云流水,直接把它打成了空中火球。首战告捷,一等功。 最险的,还是飞“驼峰航线”。这条航线,今天我们坐飞机几小时就到了,但在当时,那是名副其实的“死亡航线”。天气极端恶劣,日军飞机随时拦截。王延周硬是飞了8个来回,每一次都是在跟死神掰手腕。 他的战绩有多辉煌?他曾三次击落日军王牌“零式战斗机”,甚至还打下过一架当时日军最先进的“东条战斗机”。在那个中国空军装备、人员都极度匮乏的年代,每一次升空都是以命相搏,每一次击落敌机,都是在为这个国家夺回一丝喘息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历史的洪流继续向前。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彻底失望,在一次迫降到解放区的经历后,毅然加入了人民的队伍。1949年开国大典,他驾驶着战机,光荣地飞越天安门广场。后来的抗美援朝,他再次披挂上阵,荣立二等功。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战后怎么也得是个将军,或者至少在空军身居要职吧? 可王延周的选择,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战争结束后,他拒绝了组织的安排,脱下军装,回到了山东老家,重新做回了一个农民。 从1961年到1983年,整整22年,他深藏功名,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村里人只知道他是个和善的老王,连他最亲的儿女,也只知道父亲当过兵,对他那些搏击长空的壮举,知之甚少。 当夏良柏揭开这段历史后,荣誉和关注才涌向这位老人。2005年,他被请到中南海,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并为他颁发了“抗日英雄”奖章。面对迟来的认可,他依旧平静。 2012年,这位92岁的老人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临终前,他留给孩子们的遗言只有一句:“一定要低调办事。” 朴素的话语,却重如千钧。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