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的话不要全信,因为老师说的也不一定全对。 这段话说出来一定会得罪人,但还是想说。今天就有一个家长跟我讲,老师经常不待见他的孩子,所以其他同学欺负这个孩子的时候,老师可以做到袖手旁观。 包括很多家长非常焦虑,害怕老师找。其实很多家长害怕的原因,不是因为某件事儿,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学校犯不了大事儿。如果真的犯了大事儿,老师也不可能只给你发个消息说说而已。 我们只是害怕老师找我们时的那种情绪,给我们制造的紧张感、压迫感和焦虑感,好像一直在反馈我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好像我的孩子真不行。所以开学了,家长跟我讲很焦虑,上学期他一直收到很多老师的差评,比如说课间操不认真,早读不认真,英语课不认真,上课走神,早读不认真,眼保健操不认真,这是他发给我的。 其实我跟大家讲,很多事情要看明白,我们孩子1到3岁、3到6岁、6到9岁、9到12岁的专注力都不一样。一般到12岁以上,才有专注30分钟到45分钟的能力。所以这跟孩子的生理、心理,包括他对这件事是否感兴趣有关。像有的孩子对眼保健操不感兴趣,就是在那完成任务,假装做一做,根本没按到穴位,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效动作。所以说不是这个孩子没能力做好眼保健操,而是他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或者重视度不够。 那么老师给你的评价,我们借鉴一下,知道孩子在这一块有待改进就可以了。说实话,有的老师在反馈问题的时候,的确会夸大其词。他希望通过给你制造焦虑,或者传达他的情绪,然后希望你能够帮助孩子改正,让他在学校更省心,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去当老师,可能也会有这样的心态。而且说实话,做了教育这么久,接触了这么多家长和孩子,我真的发现很多老师确实容易给孩子打上标签,形成刻板印象,但这个也没办法避免,因为他带的孩子一多,不自然就容易形成对比。 我觉得我们要跟老师达成的共识是:这个老师是不是真的为你孩子好?他除了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太正常了,利益决定观点),在考虑自己利益之外,有没有考虑到你孩子的发展。只要有考虑到,即便他的方法有所欠缺,能力有所不足,这都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纯属是嫌弃你的孩子,打压你的孩子,搞你孩子心态,我跟大家讲,该翻脸时就要翻脸。翻脸不是为了胡搅蛮缠,而是为了要表现出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告诉他我的孩子只是这方面表现不够优异,但不代表他是一个坏孩子。 因为很多家长就是不敢这样去做,生怕这样做了,老师对他的孩子更不好。可是他们就没有反过来想一想,老师也好,或者同学也好,对你的孩子已经不好了,你再不为他出头,其实你也是一个帮凶的角色。 所以我发这个也是想跟大家讲一讲,我经常会遇到家长问我的这些问题。其实很多时候着重看事儿,就像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一定不是上课规规矩矩坐着才能学好的。其实人在自己松弛的肢体状态下学东西可能会更快。有的孩子上课非得坐得很端正,其实是在摆样子。 你们难道没有见过那些孩子上课坐得很端正,平时特别听老师的话,可是考试就只有六七十分上不去。所以说很多时候孩子的坐姿、纪律,跟他的学习成绩、听课效率没有太过直接的联系。我一定不相信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一动不动的孩子,上课一定学得比别人好。 所以老师说孩子干这个不认真,干那个不认真,太能理解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1到三年级的孩子还在养习惯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毛病,注意力跑偏啦,不认真了,这都不叫事儿。而且作为老师,特别容易形成一种职业病,就是特别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和规定来达到自己的期待,达到自己的满意度。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孩子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说老师有时候说的话,我们借鉴参考,不要把他的话当成我们焦虑的来源,而是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说,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想一想,他最近压力是不是也挺大。一想明白这个事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不会被别人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了。
老师说的话不要全信,因为老师说的也不一定全对。 这段话说出来一定会得罪人,但还
岚岚看商业
2025-09-02 21:19:40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