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一位众议员向国会提案,要求中国偿还1.6万亿美元"债务",理由是手中持有清政府和民国时期的旧债券。这则看似荒诞的新闻,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近代中国那段写满屈辱的债务史。那些泛黄的债券与条约,记录着一个国家从被迫负债到最终挺直腰杆的艰难历程。 1842年的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的炮口下,《南京条约》签下2100万银元赔款。这不仅是数字,更是近代中国外债的开端。英国用战争赚得盆满钵满,实际军费仅119万两,却从清政府榨取了包括鸦片烟价、商户欠款在内的巨额赔偿,还顺手牵走香港岛。 列强们很快嗅到了血腥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再添2700万两赔款,圆明园的火光映照着侵略者分赃的嘴脸。1895年《马关条约》的2亿两赔款,被日本转化为军费,四年后其海军实力便跃居世界前列。而1901年《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这些赔款像沉重的枷锁,勒得国人喘不过气。为了还债,清政府将盐税、铁路权抵押给列强,又把负担转嫁给百姓。当时全国4亿人,人均要背负3两多白银的债务,而一个长工全年收入不过2两。苛捐杂税层层加码,民间怨声载道,最终点燃了辛亥革命的火种。 1912年清朝灭亡,北洋政府为换取列强承认,宣布"继承"所有外债。孙中山在《告友邦人士书》中承诺继续偿还赔款,可这并没能换来平等地位。直到一战爆发,局势才出现转机:中国对德奥停付赔款,苏俄主动放弃剩余欠款,美国则在发现虚报损失后,将部分赔款用于资助留美学生,清华大学的前身便源于此。 国民政府初期延续了还款政策,1902至1938年间实际支付了5.76亿两白银。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再向发动战争的日本支付赔款已无可能。1939年,国民政府宣布停付庚子赔款,1943年盟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这笔延续37年的债务才算画上句点。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际法"恶债不偿"原则,彻底废除了所有不平等条约和外债。毛泽东的话掷地有声:"中国人民已经还得够多了,绝对不会再出一分一毫。"这不是赖账,而是对历史不公的纠正,那些用枪炮强加的债务,本就不该由人民承担。 如今再看美国议员拿出的旧债券,便知其荒谬所在。1911年的湖广铁路债券,本是清政府为偿还赔款而借的外债,且早已过了兑付期限。更重要的是,这类由侵略战争衍生的"债务",在国际法上属于"恶债",新政府无偿还义务。从1840到1949年,中国已支付赔款超过13亿两白银,足够建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百余家。 这些旧债券像一面镜子,照见近代中国的屈辱,也映出今日的底气。当年列强用船坚炮逼签条约,如今却想靠一张废纸索取利益,恰恰说明时代已经变了。那些写满赔款数字的条约文本,那些记录着利息的债券,都该被放进博物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国家强盛,百姓才能免于债务的枷锁;挺直腰杆,才有资格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
俄罗斯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是激烈,中国就越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如今美国频频
【6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