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天时间,胡塞武装就开始找以色列复仇了!9月1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发文官宣,以色列油轮被导弹袭击,并且船只发生了剧烈的爆炸,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大规模的袭击,居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他们这次用的是伊朗产的 “努尔” 反舰导弹,这玩意儿可是个 “冷战遗产”,射程 120 公里,战斗部装药 165 公斤,理论上能把一艘驱逐舰炸出个大窟窿。但问题在于,胡塞武装的导弹技术有点 “复古”。就像 2023 年他们用同款导弹袭击美军驱逐舰,结果要么被电子干扰偏航,要么被密集阵近防炮打成碎片。 这次袭击以色列油轮,大概率也是 “雷声大雨点小” 导弹可能命中了非关键部位,或者油轮的防爆设计起了作用。毕竟以色列油轮能在红海这种 “高危海域” 晃荡,没点防爆舱室和自动灭火系统,怎么敢出来混? 再看英国安保公司的 “反向助攻”。给这艘油轮护航的安布里公司,在英国本土可能是个 “安防专家”,但到了红海就有点 “水土不服”。他们的安保措施大概率还停留在 “派几艘快艇巡逻” 的阶段,根本没料到胡塞武装会直接用导弹 “开道”。 更尴尬的是,2023 年以色列 “中央公园” 号油轮被胡塞武装劫持时,也是英国安保公司在场,结果还是得靠美军驱逐舰来解围。看来这些安保公司更适合在泰晤士河上 “岁月静好”,真到了红海这种 “生死时速” 的战场,战斗力还不如胡塞武装的无人机。 以色列油轮能全身而退,还得感谢自家军工的 “黑科技”。虽说这次袭击没动用 “铁穹” 系统,但油轮本身可能装了以色列的 “迦伯列” 反舰导弹防御技术。 这套系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可是击沉过 9 艘导弹艇的 “狠角色”,就算没直接拦截导弹,也能通过电子干扰胡塞导弹。再加上油轮设计时就考虑到了防爆需求,船员躲进装甲舱室后,外面就算炸成烟花,里面也无事发生。 胡塞武装这波操作,其实是在玩 “政治碰瓷”。他们明知道炸不沉油轮,却偏要制造大新闻。就像 2023 年他们扣押联合国工作人员、袭击美国货船,目的就是把水搅浑,逼着国际社会在巴以问题上表态。 这次袭击后,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立刻宣称 “这是对以色列种族灭绝的回应”,把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包装成 “正义之战”,成功在舆论场上抢了头条。这种 “低成本高曝光” 的战术,比好莱坞导演还会讲故事。 最有意思的是,这场袭击暴露了红海护航联盟的 “纸老虎” 本质。美国牵头的 “繁荣卫士” 行动号称有 12 国参与,结果胡塞武装该袭击还是袭击,该封锁航道还是封锁航道。 2024 年法国护卫舰虽然拦截过 3 枚导弹,但那是在 “剧本安排” 下的 “高光时刻”,大多数时候护航舰队只能眼睁睁看着商船被袭。这种 “雷声大雨点小” 的护航,与其说是保护航运,不如说是给胡塞武装刷存在感。 这场袭击还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红海,谁掌握了舆论主动权,谁就是赢家。胡塞武装用导弹制造爆炸效果,却刻意避免人员伤亡,既展示了实力,又赢得了 “人道主义” 口碑。 反观以色列,虽然空袭炸死了胡塞高层,却给对方送上了 “复仇剧本”,导致红海局势进一步恶化。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打法,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不划算。 总的来说,9 月 1 日这场袭击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政治秀”。胡塞武装用导弹当 “道具”,英国安保公司当 “背景板”,以色列油轮当 “演员”,共同上演了一出红海版的 “速度与激情”。 虽然没造成实质性损失,却成功把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拉到了巴以冲突上。这种 “四两拨千斤” 的战术,比任何军事行动都更具杀伤力。在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被裹挟的国际航运和无辜的船员。而胡塞武装,正躲在幕后,数着舆论场上的 “点赞数”,准备下一场更精彩的演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能治以色列的只有胡塞武装叶海亚。9月2日,胡塞武装传来喜讯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