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砸560亿破坏北京阅兵,中方军报下场,话只说一遍,日本听清。近日,日本在背后劝阻各国不要参加中国阅兵的丑闻被曝光了。 当中国准备以庄严的阅兵仪式以及整齐划一的军姿,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的目光也聚焦于北京。 普京、金正恩等来自26个国家的元首应邀前来,旨在共同缅怀历史、守护真实、不让历史真相被篡改。 可是,与这一历史正义的庄严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国内被曝光的“洗白作战大计划”。 据调查,日本过去十年来斥资高达560亿日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通过博物馆展览、教科书修订、影视作品宣传以及海外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试图美化其侵略历史、淡化战争罪行。 该计划不仅涉及资金投入,还包括精心设计的舆论操控和教育导向,意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国内外公众认知,掩盖当年侵略行为的残酷现实。 历史学家和舆论观察者指出,这种“金钱粉饰”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侵蚀,意在为日本国内某些利益集团塑造所谓“无辜形象”,与世界正义的呼声形成尖锐对比。 该基金通过资助、收买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培养“亲日”声音,其任务是系统性地将日本的侵略历史模糊化、中性化。 在他们的叙述中,731部队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的惨案被淡化为历史的尘埃,而日本则被巧妙地包装成“和平贡献者”乃至“战争受害者”。 日本斥巨资推广的这套历史叙事,其精神内核与逻辑框架,几乎完整地继承自1945年裕仁天皇发布的《终战诏书》。 这份被视为日本战后史观“原点”的文件,通篇回避“投降”与“战败”,将侵略动机粉饰为“万邦共荣”,更将结束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不忍目睹“残酷之炸弹”毁灭人类文明。 这种叙事巧妙地完成了从加害者到受害者的身份转换,这份诏书的逻辑,正是今日560亿日元公关行动的蓝本。 无论是高调纪念核爆,还是将自身塑造为和平的守护者,都是在复刻当年那套避重就轻、颠倒因果的话术。 裕仁天皇,这位批准发动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却最终逃脱审判的最高负责人,其所奠定的历史基调,至今仍是日本右翼势力试图向世界推销的核心产品。 中国的回应清晰而坚定,外交部要求日方就其外交小动作作出澄清,国防部则严词警告任何试图篡改历史的行为。 而26国政要最终出席阅兵式,本身就是对日本外交围堵的一次正面突破。 更让日方始料未及的,是来自民间舆论场的非对称反击。 大量以裕仁天皇为原型的AI恶搞视频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视频配以“未受审的侵华主犯”等标签,用一种戏谑而尖锐的方式解构了日本试图维护的权威与尊严。 560亿日元或许能收买一些声音,却无法阻止网民自发的创作与嘲讽。 这套高压玩法激起的涟漪,可比他们想的要复杂多了。 最直接的打脸来自“全球南方”,印度尼西亚、沙特、阿联酋这些重要国家已经明确表态,会派高级别代表团来。 这无疑让日本的外交动员效果大打折扣,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游说反而成了某些国家手里的新筹码,成了他们跟北京“讨价还价”的机会,让整个局面根本不是简单的“亲谁”或“反谁”能说清的。 历史这笔账,日本一直被指不愿算清,总想把自己从“加害者”的身份洗成“受害者”。 他们对中国搞纪念活动这么敏感,甚至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就曾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施压。 而中国这边守着自己的叙事底线,那三千五百多万人的牺牲,不是多少钱就能抹掉的。 日本想拉起一个“孤立中国”统一战线的算盘,在复杂的国际关系里似乎没打响。
日本砸560亿破坏北京阅兵,中方军报下场,话只说一遍,日本听清。近日,日本在背后
文史小将
2025-09-02 12:19: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