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峰会上,中方这么铺红毯,美国网民破防:我们还跪着贴胶带,他们早已“遥遥领先” 8月31日这天,正值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期间,普京来访我国的画面又一次把“铺红毯”的小细节推上了热搜。 其实,这事要不是有俄媒专门提一句,很多人可能也没太关注,但一对比中美两国在迎接贵宾时铺红毯的方式,网上的讨论立马热闹了起来。 大家发现,原来在迎接普京的时候,我国机场直接用专业的设备,地勤推着机器,红毯一气呵成地铺好,整个过程又快又整齐,现场看着特别气派。 而与此同时,美军基地里迎接重要人物时,几个美国大兵蹲在地上,拿胶带一块块地把红毯粘在地上,动作还挺小心翼翼的。 两种画面对比实在太明显了,网友们的评论也很有意思,直呼“差距一目了然”。 其实铺红毯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它关乎礼节和形象。我国这些年在主场外交上,很多细节都下了功夫,红毯的铺法就是其中一个。 过去可能还需要好几个人合力拉着红毯走,慢慢对齐、慢慢铺,遇到风大点,还要有人压着,弄不好红毯还会起褶皱。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机场那台专门的机器一上场,工作人员只需简单操作,红毯就能平平整整地铺好,整个流程显得特别有序。 这样一来,既节省人力又保证效果,贵宾一下飞机,迎面就是一条气派十足的红毯,仪式感直接拉满。 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效率,还让整个现场看着更大气、更有条理。 再看看美国那边的做法,很多网友都说看着有点“土味”。他们依然习惯用人手一块一块拼接红毯,然后拿胶带固定。 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挺节约,也算是有他们的传统在,但仔细一瞧,不仅效率慢,红毯还经常出现接缝、褶皱,有时候红毯边角还贴着一圈胶带,看着就不太美观。 美国本土的一些媒体也曾提过这个流程,说美军士兵每次都要反复检查,遇到风大还得一直压着,忙得不亦乐乎。 相比我国现在用的机械化流程,这种人工铺设显然麻烦不少。 其实,铺红毯表面上是个小事,背后却能看出一个国家对待外事接待和礼仪规范的严谨程度。 我国这些年一直在提升各类重大活动的标准化操作。比如说迎接外国元首、重大国际会议,甚至文体赛事,每一步都有详细分工和流程。 红毯不光是铺得平整,还要和整个现场的氛围、仪式动线配合得天衣无缝。 工作人员提前多次彩排,设备也更新换代,就是为了让重要时刻不出纰漏。这种背后的细致和专注,其实是我国主场外交越来越成熟的一个缩影。 再从网友的反应看,铺红毯这个小细节之所以引发这么多讨论,主要还是中美对比太明显了。 我国用上了机械设备,流程又快又整齐,现场气氛一下就烘托出来了。而美方依赖人工,红毯还经常能看到折痕、胶带,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够正式。 看得出来,很多美国网友自己也觉得尴尬,有人在网上吐槽说“我们还在跪着贴胶带,人家都用机器了”,甚至有调侃说“每次都像在DIY地毯”。这些声音其实很真实,反映了大家对比之后的直观感受。 说到底,铺红毯是礼仪的一部分,但更深层次的是一个国家整体运作和细节管理的体现。 参考:开启充满希望的新航程——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欢迎宴会侧记——海报新闻
中美铺红毯区别引发轩然大波,欧美各国媒体鸦雀无声!近日,俄罗斯媒体披露的一组对
【39评论】【4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