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战士遇到一货郎,一问,对方竟答不出货品价钱,货郎心虚想溜,战士

历史追星者 2025-09-02 10:05:33

1941年,新四军战士遇到一货郎,一问,对方竟答不出货品价钱,货郎心虚想溜,战士急忙拉住,无意中发现其手臂上竟有枪伤:“你到底是谁?”

一九四一年的五月,天气渐渐热起来了,苏南这地界不太平。

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的战士们照例在集镇附近巡逻。

这天几个年轻战士溜达到街上,看到一个货郎担着担子卖杂货。

这人模样倒是像个小商贩,可行为鬼鬼祟祟的,不招揽客人,反倒东张西望打听十六旅的情况。

战士们心里起了疑,上前盘查起来。

货郎开始还能应付,一问货物价钱就漏了馅。

旅里有个负责采购的兵,当地物价摸得门清,问得越细货郎越慌张,干脆想溜之大吉。

谁知一拉扯,战士摸到他手臂上有疤——那不是普通伤口,分明是枪伤。

货郎看瞒不住,一急之下指着不远处同伙,稀里糊涂交代了底细。

几个当兵的手快,一把扣下这两人,押回旅部去审。

旅长罗忠毅觉得这事不小,可手上正忙,就转给搭档廖海涛处理。

廖海涛一审才知,这两个家伙是敌营派来的探子,三天后敌军要围攻六师师部。

消息十万火急,廖海涛立马奔去师部找谭震林汇报。

谭震林性子急,一看他气喘吁吁就晓得出大事。

两人盯着地图一琢磨,敌人这是要把六师围死了打,进退不得。

周围将士都喊先下手为强,谭震林却摇头不允。

他琢磨一阵,拍板定了个主意:假装放走探子,让两人“逃”回去当反间。

还故意安排哨兵透风声,说十六旅主力明日开拔,只留一营防守师部。

夜里机会来了。

哨兵“睡着”时,两个探子扭断窗条跑了回去。

敌军当天就调一团杀向师部所在的戴巷村,满以为能捡个大便宜。

天还没亮全,敌人团长带队摸进戴巷外围。

村子里静悄悄的,团长刚得意洋洋要下令,忽地枪声四起。

堤岸上埋伏的一连战士猛打猛冲,敌人像群鸭子似的往稻田乱跑。

不到三十分钟就损了五百人,团长灰头土脸才知中计。

火冒三丈之下,他认定探子倒戈,直接把人处置了。

那团长不甘心吃瘪,第二天加派两团来攻。

谭震林早有防备——他摸清两团长不和,都想抢头功。

新四军一营战士换上缴获的敌军衣服,插进敌阵两头打。

这么一撩拨,敌军自个儿对打起来。

等他们醒过神,十六旅火力网全开,一阵冲锋就把那两团收拾了。

这一仗不光再灭五百敌人,还缴了七百条枪、十八门炮。

战士们捧着战利品,乐得合不拢嘴。

谭震林站那儿盘算,这仗打得漂亮,真应了那句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前准备足了,赢面就大。

这故事是新四军战斗史上的重要一页。

当年指挥的谭震林同志,不仅在这场战役中显出韬略,后来也干了不少大事。

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当过浙江省省长、国务院副总理,为国为民立过功劳。

二〇二三年四月五日,新华网上专门刊文纪念他,标题叫“追忆谭震林同志的革命生涯与奉献精神”。

那报道细说了他一生坚守信仰、服务人民的历程。

如今后人回望这些战役,不只记住硝烟,更体会那种团结克难的劲儿。

0 阅读:56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星者

历史追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