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大意失荆州”——这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仿佛责任全在红脸将军一人。可翻遍《三国志》《资治通鉴》,再看看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我突然发现:关羽在前线拼杀时,刘备在后方的“神操作”,可能才是荆州崩盘的“隐形推手”。 今天咱们就撕开这场千年公案的面纱:关羽败亡背后,刘备到底踩了多少坑? 第一坑:战略画了张“大饼”,落地全靠“空气” 刘备能从卖草鞋的混成一方诸侯,全靠诸葛亮那句“隆中对”——“跨有荆益,两路北伐”。听着特提气:荆州当桥头堡,益州当大后方,两边夹击曹操。可这战略从根上就透着“理想主义”。 荆州在哪?长江中游,北有曹操虎视眈眈,东有孙权磨刀霍霍,西边才是益州。这地儿像个“四战路口”,谁抢到谁就能控长江。可刘备拿了荆州后,把主力全调去益州打刘璋,留关羽带着三万人守荆州。等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益州那边连个援兵都没派——《三国志·关羽传》里明明白白写着“许以荆益之兵,卒无应者”,连粮草都“无粒粮之助”。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有段特扎心:刘备在成都称王那天,大摆筵席,关羽派使者来报“襄樊大捷”,他拍着桌子喊“云长真乃天神”,转头继续和手下喝酒。 第二坑:用人当“甩手掌柜”,后院起火怪下属 荆州要守住,光靠关羽拼命没用,得有靠谱的“后勤部长”和“守门员”。可刘备在这俩位置上,选的人堪称“猪队友”。 先说南郡太守麋芳。这哥们是刘备的小舅子,按理说该和大舅子“一条心”吧?结果关羽平时看他很不顺眼,动不动就骂“你这废物”。有次关羽出征前,麋芳负责的军资没备齐,关羽放话:“等你回来,仔细你的皮!”麋芳心里犯怵:“关羽平时对我这么狠,要是打了败仗,肯定拿我当替罪羊!”后来吕蒙偷袭荆州,麋芳一咬牙,直接开城投降,把荆州大门拱手让人。 再看上庸太守刘封。这小子是刘备的干儿子,按理说该帮亲爹守后方吧?可关羽当年反对他当继承人,他心里早憋着气。关羽求援时,他不仅按兵不动,还说风凉话:“关将军不是挺能打的吗?要我帮忙?”最后关羽被俘遇害,刘封也没捞着好——刘备为安抚荆州旧部,直接把他赐死了。 第三坑:盟友当“工具人”,把人逼成“死敌” 孙权和刘备本来是“塑料兄弟”,当年为了对付曹操才联手。可刘备拿了荆州后,压根没把这盟友当回事。 一方面,他违背了“借荆州”的约定——当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说好了“取了益州就还”,结果刘备赖着不还。另一方面,关羽北伐时干了件蠢事:抢了孙权在湘关的粮食。孙权派使者去理论,关羽直接把人骂回去:“我打曹操都来不及,哪有功夫理你?” 这把孙权惹毛了。他本来还犹豫要不要联曹抗刘,这下直接找曹操签了“合作协议”,派吕蒙白衣渡江,半夜偷袭荆州。等关羽反应过来,荆州已经被占了,老婆孩子都成了阶下囚。 结语:真正的“大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错 关羽失荆州,表面看是“大意”,实则是刘备集团的“连环翻车”:战略画了饼却不落地,用人只讲情面不看能力,外交把盟友逼成对手。这些问题堆在一起,再厉害的关羽也扛不住。 可咱们今天聊这段历史,不是为了骂刘备“甩锅”。相反,它给咱们提了个醒:不管是带团队还是干事业,“单打独斗”早过时了。领导要学会补台,下属要懂得沟通,盟友要维护信任——少了任何一环,再完美的计划都可能崩盘。 你觉得关羽失荆州,刘备该担多大责任?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222年,诸葛亮加封益州牧,李严送来一封信,讽刺道:“你功劳太大了,还当什么益州
【4评论】【3点赞】